就在京城之中關於南洋行省的訊息傳的沸沸揚揚的時候,一場大朝會如期到來。

百官早早的便來到了乾清宮之前的大廣場之上,雖然說每月都有那麼一兩次大朝會召開,但是每一次前來,百官都是心情大為不同。

就譬如這一次,因為不久之前李桓歸來所引發的轟動,再加上這幾日之間,私下裡之間所流傳出來的一些小道訊息,百官可以說是思緒萬千。

天剛矇矇亮,乾清宮之前的大廣場之上已經是聚集了朝中的文武百官。

此時天子鑾駕尚未駕臨,不過一眾文武官員勳貴乃至宗室宗親都已經齊聚於此,只等天子駕臨。

不少官員此時卻是偷偷的將目光投向了站在勳貴行列之中的李桓那一道身影。

李桓這會兒正被一眾勳貴圍在正中,只看李桓同英國公、成國公這些勳貴低聲交談,英國公、成國公等勳貴臉上洋溢著笑意便讓一眾看到這一幕的官員心中生出異樣的遐思來。

坊間傳聞,南洋就是一處金山寶庫所在,只要能夠前往南洋,必然會是收穫極豐。

其他不說,就看這幾年之間,由李桓出面組建的大明皇家商行每一次歸來帶回的大量的財貨使得當初參合到其中的一眾勳貴們一個個的都發了大財就讓人為之眼紅不已。

當初可是有不少的官員上書天子,勸諫天子不要與民爭利,結果卻是被天子將奏章置之不理,如今大明皇家商行為天子還有一眾勳貴賺取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只讓無數人都為之心動乃至眼紅。

這一次李桓歸來更是帶回了海量的財貨,這就越發的刺激的一部分人那一顆心為之躁動不安起來。

現在朝堂之上,幾乎所有人都有了一個統一的認知,那就是南洋之地乃是寶地,無論如何都要在南洋行省插上一腳,否則的話他們將會錯失這麼好的賺取財富的機會。

“陛下駕到!”

伴隨著一個尖銳的聲音傳來,百官回神過來,待到天子坐定之後齊齊向著天子見禮。

大朝會正式開始,就見一道身影從百官行列當中走出,不是別人,赫然是當今首輔王陽明。

王陽明上前一步衝著天子躬身一禮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朱厚照微微頷首,臉上掛著幾分笑意道:“哦,不知首輔有何事?”

王陽明深吸一口氣道:“陛下,經由內閣商議,今歲朝廷準備往南洋遷移百萬民眾,卻是需要大量的船隻,不僅如此,還需要調派更多的官吏前往南洋行省,設立州縣,代天撫民……”

朱厚照神色一正,聞言道:“不知首輔可有什麼良策?”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天子同內閣事先商議過的,如今就是在大朝會之上走上一遭,所以說看上去更像是走一個流程。

但是在場的一眾官員當中,卻也有大半的官員不清楚,所以說此刻一個個的聚精會神的聽著。

誰都知道如今關係到南洋行省,一舉一動都可能蘊含著莫大的機遇,可能在這大朝會之上,一項不起眼的施政方針就能夠帶給他們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邊王陽明緩緩道:“臣請必須允許工部在地方上修建船廠,加大對造船業的投入。”

朱厚照微微頷首道:“準!”

王陽明繼續道:“為防抽調大量官員前往南洋以至朝廷官員緊缺,內閣商議,祈請陛下下旨今歲繼續開恩科取士,為我大明儲備人才。”

不少官員聞言皆是眼睛一亮,去年朝廷便已經是加開了恩科,錄取了一批進士,按說今年是不大可能再繼續加開恩科的,但是誰讓朝廷需要在南洋行省設立州縣,需要大量的官員,所以朝廷必須要儲備後備官員,那麼加開恩科便是不得不為之事。

往年須得三年一考,許多士子一輩子可能也就那麼幾次參加科考的機會,如今朝廷接連加開恩科,相當於變相的增加了士子的錄取名額。

畢竟以往三年一考,一次也就錄取個一二百人,但是如今,一年一考,一次可能就是錄取二三百人,可以想象這對於士子來說是何等的好訊息啊。

在場的官員家中可是有不少讀書備考的子弟的,朝廷加開恩科,對他們那些後輩子弟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訊息,倒也怪不得這些人聽了王陽明的話臉上都露出欣喜之色。

在百官的注視下,天子只是稍加沉吟便點頭答應了王陽明的請求,正式下旨於今年加開恩科為朝廷選拔人才。

待得王陽明這位內閣首輔將一件件早已經議定的大事在大朝會之上過了流程,已經是過去了近一個時辰之久。

隨著王陽明退下,精神略顯疲憊的天子目光掃過百官,輕咳一聲道:“眾卿家可還有什麼事情要上奏嗎?”

正常情況下,朝堂之上的大事方才已經商議完畢,應不會有什麼事情才對,但是天子話音落下,就見一道身影走了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有事啟奏。”

嘩啦一下,一道道的目光齊刷刷的向著李桓看了過來。

走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李桓,李桓離京有兩年之久,這讓許多官員一時之間對於李桓出現在大朝會之上還多少有些不適應,所以這會兒眼見李桓站出來,不少人都是下意識的一愣。

同時一些人面色為之一變,誰都知道在這大朝會之上,以李桓過往的表現,此時李桓站出來一旦開口,肯定不會是什麼小事情。

畢竟以往李桓的在大朝會之上的所作所為現在想一想百官都不會忘記,無論是從一開始的裁汰京營還是後來施行新政,又或者是上奏天子施行官紳一體納糧乃至後來的開海,設立九大市舶司大興海貿等等。

可以說這些事情,無論那一樣都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