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這樣的艦隊,給朕先來兩支(第2/2頁)
章節報錯
拜大明禁海之策所賜,朝堂之上官員可以說是對大明水師鮮少關注,便是身為天子的朱厚照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以至於堂堂天子竟然對於自家水師一無所知。更不要說水師所擁有的船隻大小、數量了。
做為數朝老臣的成國公朱輔這會兒聽了天子的感慨不禁上前道:「陛下可知昔日三寶太監下西洋規模何等之大,單單是這般的寶船便足足有數十艘之多,其餘輔助大小船隻有二三百艘之巨,軍卒等人員最多之時可達三萬餘。」
說著朱輔一臉神往的道:「要知道我朝軍功於永樂一朝達至鼎盛,其他且不談,單臣聽家父所言,在永樂一朝鼎盛時期,我朝擁有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400餘艘戰船,以及駐紮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糟船,其中250艘是遠洋寶船,此外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執法船和傳令船。」
說話之間,朱輔帶著幾分自傲道:「而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我朝水師的一支海上艦隊而已,真的要說起來的話,像鄭和船隊這樣的海上作戰艦隊,我朝若是願意,甚至可以同時武裝三四支之多。」
朱輔話音落下,御書房之中一眾人皆是面露驚駭之色。
如果說這話是其他人所言的話,他們肯定以為對方在胡吹大氣,可是不要忘了,成國公朱輔歷經數朝,其記事之時也不過是距離永樂一朝十幾二十年,所以說對於許多永樂朝的事情
,朱輔所言有著極高的可信度。
況且這等事情如果說真的是有心去查的話,說實話還真的不是什麼難事,畢竟過去也不過是近百年時間,完全可以查出當年大明水師的具體規模到底有多大。
李桓深吸一口氣向著天子一禮道:「陛下,先輩尚且能夠有如此之魄力,何況我等!」
朱厚照一時熱血為之沸騰,無比激動的道:「建,必須要建,朕要建造一支可以縱橫大海,橫行無敵的海上艦隊。」
說實話,朱厚照真的是被刺激到了,不瞭解也就罷了,可是現在朱厚照已經瞭解到大明水師以往到底有多麼的輝煌過往,他這位天子又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
如果說真的是受限於朝廷財政問題的話,那倒也罷了,可是現在朝廷有著充裕的財政,他要是沒有心思去建造一支海上艦隊的話,那也太不符合朱厚照喜好武事的性子了。
就見朱厚照看著李桓,帶著幾分期冀道:「李卿,給朕說一說,你要建造多少艦船,是不是能夠超越文宗皇帝一朝的鼎盛之勢。」
李桓深吸一口氣道:「陛下,以臣估算,若是建造大明寶船,一艘從造船到配備火炮、火銃、火藥,乃至士卒所需盔甲等兵器,一艘艦船下來人員、兵器等便需耗銀三四萬兩之多。」
說著李桓又道:「一支艦隊需要寶船數十艘,然後輔以其餘補給船、運兵船、偵察船等大小船隻數以百計,所需銀錢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聽李桓這麼一說,朱厚照倒是稍稍鬆了一口氣道:「這麼算的話,打造一支艦隊差不多要耗費數百萬兩,倒也不算貴。」
一旁的一眾文臣聞言不禁咧嘴不已,一支艦隊靡費數百萬兩,這要是不算貴的話,那什麼叫貴呢。
天子也不想一想,如果說是以往,為了打造一支艦隊便要花費掉大明一年幾乎大半的稅收,他們要是能答應那才怪。
不過想一想李桓如今手中所掌握的幾近兩千萬兩之巨的金銀,再對比打造一支艦隊所花費的銀錢,似乎也沒那麼嚇人了。
心中念頭剛剛升起,不少人便連忙搖頭將心中升起的詭異念頭趕出去。什麼鬼,什麼時候他們覺得數百萬兩的花費不多了。
就見天子眼中閃過一道精芒,大手一揮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打造兩支艦隊出來,朕要大明的海域自此太平無事。」
大明正德六年,新年過後,大明百姓便明顯感受到了這一年的不同之處。
尤以毗鄰黃河、淮河等大河之地的州府百姓看著朝廷所貼出的花錢招募勞役的告示,他們第一次發現為朝廷服役,朝廷竟然會給他們派錢派糧,這簡直是亙古未有啊。除開這些地方,各地官府也趁著農閒時節拿著上面撥付下來的銀錢開始招募百姓大肆修繕水利設施。
許多地方的水利設施、官道等基礎建設可以說荒廢了十幾二十年之久,已然成了擺設,但是這一次朝廷顯然是下定了決心,不單單是派出了數以百計的巡察御史,更是出動了錦衣衛巡查地方,全力督查各地官員是否懶政惰政,貪汙受賄。
就在大明幾乎大半國土之上,無數百姓開始大搞水利、官道修繕等基礎建設的同時,毗鄰沿海之地的寧波、廣州、泉州、華亭等九處朝廷設定的市舶司也各自開始履行其職責。
其中寧波、廣州、泉州等幾處本身邊曾設市舶司,雖然後來被罷黜,可是終歸是有基礎,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市舶司重設,至於說譬如華亭、青島等幾處市舶司則是一邊構建機構一邊建造市舶司衙門。
隨著朝廷一道開海大興海貿的旨意下達,東南沿海之地為之震動。
正德六年三月
李桓率領數十名工部吏員以及自工部、皇家內務府所抽調
而出的大匠乘船抵達南京。
渡口之上,魏國公徐、南京留守太監馮泰等數十名南京勳貴、官員齊齊出現在碼頭之上相迎。【有月票的給砸下月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