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輕咳響起,就見一道身影走了出來,不是王陽明又是何人。

當看到王陽明走出來的時候,一些人不禁眼睛一亮,尤其是跪倒在地的那一部份官員就彷彿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閣老,閣老,您可要說句公道話啊,大明萬萬不可開海啊,開海之策實乃禍國殃民」

王陽明深吸一口氣,先是衝著天子拜了拜,然後才向著李桓道:「秦國公,本官且有一問,我大明若然開海,可以預見,海貿必興,海外不比內陸,介時海外若有宵小之徒為禍,該當如何?」

李桓聞言不禁哈哈大笑道:「此事易爾,殺之便是!」

王陽明又道:「秦國公好魄力,只是我大明水師如今可有能力維護我大明海上之利益!」

李桓眼中進射出精芒道:「首輔大人所言也是李某接下來要說的。」

說話之間,李桓轉身向著天子恭敬道:「陛下可還記得先前臣奏請江南抄沒所得財物之一成暫且沒有歸屬,以待後用。」

朱厚照聞言點頭道:「朕一直好奇卿家奏請留置那一成有何用途,莫非與海事有關?」

李桓微微點頭道:「陛下明鑑,臣請開海,於東南沿海之地,設九大關口,置九大市舶司,專司海貿之事。同時大建海船重現昔日三寶太監下西洋之無敵水師,護我大明海外利益。」

戶部侍郎聞言不由的面色微微一變驚呼一聲道:「昔日三寶太監

之無敵水師靡費千萬之巨,如今若要重現,只怕要耗費海量銀錢,此舉不可,此舉不可啊.」

李桓輕笑一聲道:「不過區區銀錢而已,本公先前奏請陛下留置銀錢不下兩千萬兩,難道說還建不了一支海上艦隊嗎?」

咕嚕一聲,不知多少官員聽了李桓的話被驚的下意識的嚥了口水。

坊間傳言無數尤其是關於李桓到底在江南抄沒了多少財物,可以說除了朝廷高層寥寥一些人之外,哪怕是中低層的官員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財物入了國庫、天子內庫。

現在李桓自爆單單是留置的一成便足足有兩千萬兩之巨,可以說直接將眾人都給鎮住了。

一次砸下去兩千萬兩銀錢在造船上面,便是傻子也知道如果真的如李桓所言,別說是重現昔日三寶太監的那一支無敵艦隊,便是規模再擴大一倍都沒有什麼問題。

李桓一臉笑意的看著王陽明道:「組建大明海上艦隊,招募士卒之花費皆由這一筆銀錢當中出,不用朝廷出一絲一毫,不知首輔大人還有什麼疑問嗎?」

不少官員聞言不禁對視一眼,有著那麼一筆銀錢做為支撐,便是他們想要以花費巨大,朝廷財政無法支撐為藉口阻撓顯然也是不可能了。

與此同時王陽明微微頷首然後向著天子道:「既如此,陛下,臣無異議!」

一些官員下意識的張了張嘴,可是看看跪倒在地的那些官員,再看看楊廷和幾位閣老重臣,話到了嘴邊也只能閉口不言。

朱厚照長聲道:「既然如此,開海之事便準了,市舶司設定、艦船打造、水師兵卒招募,以李卿為首,內閣派出官員協理此事。」

無論是設定市舶司還是建造寶船重組艦隊,還是招募士卒,可以說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若是沒有朝廷支援的話,便是李桓有勳貴集團的支援,怕也很難將之推行。

百官散去,不過內閣、六部、九卿重臣以及十幾名勳貴核心全都被天子給留了下來。

畢竟今日大朝會上所提的一樁樁一件件大事皆是關係到正德六年乃是未來數年的朝政大方向的運轉施行,必然要仔細商議方可。

御書房之中,內閣、六部、九卿以及眾勳貴加起來足足有數十人之多,可以說囊括了大明八九成的高層核心。

在這御書房當中,數十人的決策足可以決定大明未來的走向。

天子端坐其上,聽著內閣眾臣商議著修繕河道、賑濟地方等十幾項施政方針的具體策略,有疑惑之處朱厚照便開口垂詢,自有官員開口為天子解說。足足一個上午過去,也不過是勉強商議了其中一小部分,看這架勢,沒有個三五天的時間,恐怕是商議不完所有的事務。

天子設宴,眾臣用過午飯之後再度回到御書房當中。

似乎是聽了一上午的民政事務讓朱厚照有些頭昏腦漲,所以下午的時候,不等內閣重臣開口,朱厚照便將目光投向了李桓道:「李卿,你且說說五軍都督府的規劃吧。」

先前李桓在大朝會之上可是提及要裁汰九邊軍鎮老弱,打造軍械,衝陣邊鎮武事的,而一向喜好武事的朱厚照自然更願意聽李桓以及一眾勳貴為他講述具體的規劃。

李桓聞言不禁一笑,看了御書房中一眾人一眼,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道:「啟稟陛下,前番韃靼叩關,犯我中原,臣與王閣老督邊鎮兵卒以御韃靼,卻是發現邊鎮或是年長月久,又或者是朝廷撥款不足,昔日可衛我大明邊疆的九邊重鎮已是虛有其表。許多邊鎮軍卒不足、老弱病殘者眾,甲胃不修,兵戈不利,已成我大明之隱患,若不重修甲兵,以振邊事,只怕未來難擋北方蠻夷入侵。」李桓此言只聽得朱厚照連連點頭,便是在場一眾文臣聽了也是默然無語。

雖然說打壓武

勳一系是他們的本能,聽得李桓要重振武事,他們下意識的想要反對,可是有一點他們卻是不得不承認,那就是李桓所言句句屬實。

李桓可不管其他人怎麼想,一臉鄭重的向著天子道:「臣請戶部先行調撥銀錢三百萬兩,以便臣裁汰老弱,招募新卒之用。」

【提前更新,求月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