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聽得高鳳尖聲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都說新年新氣象,一元復始,永珍更新,正德六年的第一個大朝會,要說朝廷沒有什麼大的動作的話,那就有些對不住去年朝廷那麼大的收穫了。

單單是李桓在江南之地的抄沒所得進入國庫之中的財物便足足價值上億之多,尤其是後來朝廷親自主持處理其中一部分奇珍異寶、古董字畫之類,更是回籠了相當一部分的資金,可以說如今的大明朝國庫絕對是達到了歷朝歷代之最。

有了充足的銀錢,內閣閣臣以及六部九卿都不是傻子,自然意識到他們名留青史的機會就在眼前,只看他們是不是能夠抓住這麼好的機會了。

其他且不說,就說他們這一屆的官員,如果說能夠利用好國庫之中那堪稱海量的金銀去做事的話,很難想象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做到的。

朝廷之事無非就是關係民生,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修繕河道、賑濟地方,而這些事情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朝廷有錢,只要有錢,這些事情還真的不是什麼難事。

以王陽明為首的內閣閣臣第一波站出來上書天子,奏請天子請修黃河、運河、淮河等河道,朝廷準備花費三年時間,拿出上千萬兩銀錢來解決天下河道的問題。

不求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天下諸多河道的隱患,至少也要保證在沒有不可抗衡的洪澇災害的情況下,天下河道能夠穩定個一二十年。

修繕河道,絕對算得上是一項大工程了,尤其是在新法之下,稅賦勞役合一,朝廷廢除了勞役制度,也就意味著如今朝廷想要修繕河道,不可能想過去一般直接徵發勞役。

如今朝廷若是想要徵發勞役,那麼必須要拿出實實在在的金銀出來招募勞役,可以想象這對於底層的貧苦百姓而言,或許一樣免不了勞役之苦,卻也不會像以往那般辛苦數月卻是一無所得。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透過大修河道這種基建工程將集中在朝廷手中的銀錢流入底層百姓之手,無論是對於百姓還是對於大明來說都可以說是一件好事。

對於內閣的奏請,朱厚照自然是直接答應。

內閣這邊提出了不少的規劃,雖然不敢說是大手大腳撒錢,但是算一算一樣樣的加起來,也就意味著正德六年這一年,朝廷至少要支出三四千萬兩白銀之多。

這要是以往的話,別說是讓百官奏請朝廷撥款了,恐怕他們就是連想都不敢去想。

邊上的一眾勳貴看著文官們一個個的如打了雞血一般的奏請天子撥錢,不由的看的那叫一個眼紅。

待到文官們稍稍冷靜下來之後,就見隱隱為勳貴之首的李桓上前一步向著天子躬身一禮道:“啟稟陛下,臣有本奏!”

朱厚照一臉笑意的看著李桓輕笑道:“哦,不知李卿有何事?”

在李桓身旁站著的英國公、定國公、成國公以及一眾勳貴,加起來足足有數十人之多,在這朝堂之上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尤其是如今隨著一批新晉勳貴的崛起,可以說昔日被文官集團打壓下去的勳貴集團已經是再度崛起。

如今團結在李桓周圍的一眾勳貴縱然是面對文官集團也是有了足夠的底氣。

自然而然有了底氣的情況下,勳貴集團自然是要在朝堂之上發出自己的呼聲,這第一步自然就是將以往被文官集團所侵吞的權利收回來。

李桓身上尚且兼著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的官職,五軍都督府的權利可是一點都不小,只不過因為勳貴沒落,權利被文官集團藉著兵部衙門給侵佔了太多,久而久之幾乎成了一個擺設。

但是如今勳貴強勢歸來,藉著五軍都督府的名頭,想要拿回屬於勳貴一方的權柄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

就聽得李桓開口道:“陛下,臣請清查九邊軍鎮,裁汰老弱,更換甲冑兵戈,重振邊鎮武事!”

朱厚照聞言沒有絲毫猶豫便是點頭道:“此事朕允了,便以李卿為首,親自負責督辦。”

李桓倒是沒有退縮的意思,當即應聲。

本以為李桓奏請此事便該退下,然而下一刻就聽得李桓再度開口,結果這一開口便直接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的睜大了眼睛,臉上露出愕然以及難以置信的神色。

【如有重複,請稍後重新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