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可以說的上是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臨近中午時分,原本充斥著爭吵的大殿之中終於恢復了安靜,就見李桓同王陽明等官員面前的桌案之上,一份草書出來的關於那一筆財物的大致劃分情況詳細的列了出來。

首先就是那一億多兩的白銀以及八百多萬兩的黃金,其中三成充入天子私庫,六成充入國庫,其中一成卻是被李桓特意留了出來,至於說用途,李桓卻是沒有透露,這讓王陽明、楊廷和等人考慮良久才算是同意下來。

金銀之物雖然說數量恐怖,但是相對於整體而言卻也只是抄家所得財物的一部分罷了,其餘的財物價值甚至遠超金銀。

關於珠寶首飾、古董字畫等物,按照李桓的意思,其中一部分精品挑選出來送入皇城內庫,其餘算不得精品的則是交由朝廷進行發賣處理,換成金銀糧食等物充入國庫。

至於說礦山,商鋪,也是同樣的處理辦法,一部分劃給內務府,一部份由朝廷發賣。

最重要的還有一樣,那就是數百萬畝的良田。

要知道這些良田可是足足有近千萬畝之多,而且因為這些田畝皆是抄沒自勳貴、官員、豪強、士紳之家,可以想象能夠被這些人所佔據的田畝絕對是地方上最為優質的良田了。

如果說單單算其價值的話,就是這近千萬畝的良田,摺合金銀的話,怕是不亞於上億銀兩。

所以說內閣盯上這近千萬畝的良田也就在正常不過了,這可是最上等的良田啊,可以說關於這些良田的分配,也是爭執最為激烈的。

按照李桓的意思,這些良田直接收歸內庫,由內務府出面,將之租賃於地方百姓。

可以想象這近千萬畝的良田如果說租賃於百姓的話,只要將租金稍稍調低一些,至少可以活命數百萬的窮苦百姓。

畢竟按照內閣的意思,是要將這些良田收歸國庫,然後將之發賣換做銀錢。

可以想象這些良田經由朝廷之手發賣,最終會落入到什麼樣的人手中。

本來李桓便是打算著透過掌控這上千萬畝的良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朝廷以及皇家對江南之地的影響力。

李桓又怎麼可能會眼看著他毫不容易從地方豪強手中抄沒來的良田最終又復歸於這些人之手。

倒不是李桓對地方上的那些豪強的品性不信任,或許有一些豪強不會透過土地剝削百姓,但是這樣的豪強絕對是極少數。

如果說皇家掌握著上千萬畝的良田,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江南的掌控以及影響。

所以說李桓對於那近千萬畝的良田無比的看重,不管內閣以及朝廷重臣如何說,李桓就是不鬆口,哪怕是在其他財物的分配上面稍作退讓,李桓也是堅持將良田劃給內務府。

御書房之中,躲了大半天清淨的朱厚照看著李桓以及內閣幾位閣老走進來的時候,嘴角不禁露出幾分笑意道:「看來幾位卿家已經商議出了讓大家

都能夠接受的結果。」

王陽明深吸一口氣,將那一份關於財物劃分的奏章呈於天子道:「還請陛下御覽。」

朱厚照接過,帶著幾分好奇翻看了了起來。

好一會兒,朱厚照看過之後,臉上洋溢著幾分笑意,微微頷首道:「如此甚好,朕沒有什麼意見,便按此分配吧。」

王陽明幾人聞言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數日之後

京師外的大運河碼頭之上,密密麻麻的上百艘大船幾乎是將大運河的河面都給遮蔽了,而此時一隊隊的精銳士卒已經是封鎖了整個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