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有冠軍侯在,當可無憂矣!」

一眾官員聽了天子的話,得知李桓竟然一戰覆滅寧王數十萬大軍,一個個的面露難以置信之色,同時口中讚歎連連。

古往今來,能夠一戰覆滅數十萬大軍的統帥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就算是寧王叛軍大多都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就算是烏合之眾,那也是數十萬兵馬啊,在數量懸殊的情況下,一般的將領只怕是做不到一戰覆滅數十萬大軍的,而李桓卻是做到了。

王陽明捋著鬍鬚,壓下內心的波瀾,從高鳳手中將那一份戰報結果,然後仔細的翻看了一番,臉上有笑容浮現。

就見王陽明隨手將軍報遞給身邊的官員,然後向著天子躬身一禮道:「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經此一戰,寧王叛軍覆滅,寧王更是為冠軍侯生擒活捉,寧王叛亂,就此平定矣!」

其餘官員此時反應過來,也都齊齊向著天子道賀。

朱厚照笑著道:「此乃我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也!」

如果說寧王叛亂曠日持久,真的一戰打上幾年的話,恐怕最後就算是平定了寧王叛亂,只怕整個江南也要被打爛了,到時候大明也必然會元氣大傷,不知要多久才能夠恢復過來。

雖然說李桓此番平叛也花費了一段時間,但是真正來說,江南之地其實並沒有怎麼受到兵災的影響。

畢竟寧王所過之處,不少官員那是直接舉城投降,至於一些抵抗的城池,寧王為了早一日攻下南京城,更是直接選擇不去攻打那些城池,一路狂趕,奔著南京城而去。

所以說寧王叛亂看似持續的時間不短,其實真正的戰事卻沒有經歷幾場,自然而然而也就沒有出現什麼亂軍、潰兵禍害百姓的事情。

尤其是李桓快刀斬亂麻一般,只一日之間便一戰覆滅寧王叛軍,更是將戰爭對百姓的傷害降低到了極致,真要說起來的話,還真的如朱厚照所說的那般,乃是大明江山社稷之幸,大明百姓之幸。

一眾官員離去,隨之李桓一戰覆滅寧王數十萬叛軍,生擒寧王,平定寧王叛亂的訊息便如一陣風一般在京城傳播開來。

一時之間不知道多少得知訊息的人被驚的目瞪口呆。

不知多少人等著看李桓的笑話,結果卻是等來了這般的大捷,如何不讓這些人為之驚愕。

皇城之中,大殿之中,王陽明並沒有隨著一眾官員離去,而是被天子給留了下來。

此刻殿中只剩下了天子、王陽明以及隨侍的高鳳幾人。

就見朱厚照看著王陽明,神色之間帶著幾分凝重道:「李卿密奏,主動請纓要督辦寧王叛亂之後續事宜,不知王卿家以為如何?」

王陽明聞言不由的眉頭一挑,臉上不禁露出遲疑之色。

說實話,王陽明對於李桓那是再瞭解不過,本來李桓做為平叛大將軍,三軍主帥,如今寧王叛亂已定,李桓理當班師回朝,接受朝廷封賞才是。

至於說後續的事宜,對於那些地方上同寧王有所勾連的官員、士紳等人的處置理應由朝廷派出官員親自督辦才是。

可是李桓卻是主動上奏希望能夠親自督辦這件事情。

王陽明都不用想,如果說朝廷派遣三司官員組團親自督辦這一大案的話,肯定會有不少漏網之魚出現,若然將這大案交給李桓督辦的話,只怕整個江南就要被殺個人頭滾滾,血染江南了。

想到李桓當初在福州一地大開殺戒的情形,王陽明不禁心中一嘆,看向朱厚照道:「回陛下

,此事關係重大,臣不敢妄言請陛下自行決斷便是。」

其實王陽明的心理是非常的猶豫的,他很清楚這件案子其實最佳的督辦人選還真的是非李桓莫屬,也只有李桓親自出馬,方才能夠讓那些勾結寧王之人受到應有的懲處,但是王陽明只是一想到這件案子一旦交給李桓,怕是不知多少人要因此而人頭落地。

看了王陽明一眼,朱厚照坐在那裡,輕輕的叩擊著桌案,過了好一會兒,似乎是有了決斷這才緩緩開口道:「傳朕旨意,由威武大將軍、冠軍侯李桓為欽差大臣,親自督辦寧王謀逆一案,許其先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