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徐也知道此番寧王叛亂攪動大半個江南,不知道地方上的豪強、世家、官員捲入其中,朝廷必然會清算這些人,但是李桓此時提及此事,還是讓徐鋪感覺一股血雨腥風撲面而來。

傻子都能夠想到,此番朝廷清算之下,偌大的江南不知道將會有多少人就此家族破滅,人頭落地,數十上百年的傳承就此斷絕。李桓看向徐緩緩開口道:「到時候還需要老國公幫忙啊!」

徐深吸了一口氣在李桓的注視下點頭道:「徐某自然是義不容辭,定然會想協助冠軍侯掃清一眾逆賊。」

正德五年秋

隨著寧王造反的訊息傳遍天下,京師的氣氛便顯得頗為凝重。

尤其是隨著寧王在江南之地所掀起的聲勢越來越大,甚至席捲大半個江南之地,聚集了數十萬叛軍的訊息傳入京師的時候,偌大的朝堂為之震動。

而隨著寧王的聲勢越來越大,李桓所率領的數萬朝廷平叛大軍卻是行軍速度極其緩慢,本來一個月能夠走完的路程,竟然要花費數倍的時間。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看出寧王叛軍之所以能夠掀起這麼大的聲勢,甚至隱隱呈現出尾大不掉之勢的根本原因就是朝廷平叛大軍遲遲無法抵達。

有人能夠看出李桓行軍遲緩的根本目的所在,卻是無法接受李桓以這般的手段掃平江南之地對朝廷心懷怨懟的人和勢力。

再加上一群不清楚其中緣由的官員,可以說一道道彈劾李桓的奏章飛入皇城,幾乎是淹沒了內閣。

這些人紛紛上書天子彈劾李桓延誤軍機,坐視寧王坐大,以至於江南糜爛,並且請求天子將李桓下入大獄,嚴懲不待。

可以說一時之間,朝堂之上的官員,十之八九對李桓那是一個喊打喊殺,恨不得將李桓即刻鎖拿回京,抄家滅族,彷彿李桓犯下了十惡不赦的罪行一般。

然而面對滿朝文武的彈劾,天子卻像是沒有看到一般,對於那些彈劾李桓的奏章皆是留中不發,甚至還幾次派出內侍前往李桓府上賜下金銀玉帛之物。

這一日,御書房之中,天子正同王陽明幾名重臣議事。

待到政務處理完畢之後,朱厚照長出一口氣,整個人顯得輕鬆了不少。

看了在場的幾名重臣一眼,這幾人倒也算得上是深得朱厚照所信任的大臣了,雖然說不入六部九卿之列,可是卻也都是侍郎級別的***,再進一步便是一部部堂。

如今朝堂之上明顯隱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守舊抵制改革的官員,一派自然是緊隨天子,支援天子改革的官員。

雖然說守舊官員的數量龐大,甚至在朝堂之上能夠壓同支援變法一派的官員一頭,但是變法一派有天子支援,只要天子的立場不變,哪一方更受倚重信任也就可想而知。「王愛卿,不知可有李卿那邊的訊息?」雖然說有東廠錦衣衛的訊息,但凡是江南有訊息傳來,天子絕對是第一個知曉的,但是朱厚照依然是忍不住問及江南的訊息。

王陽明輕咳一聲道:「回陛下,冠軍侯上次訊息傳來,大軍已經進入江南地界,料想要不了許久,便有訊息傳來。」

新任的禮部侍郎嚴嵩微微一笑道:「陛下高瞻遠矚,知人善用,以冠軍侯為帥,冠軍侯精通兵事,又率領數萬精銳之師,既入江南,區區叛軍必然不是對手,陛下只管等候冠軍侯的捷報便是。」

朱厚照聞言,看了嚴嵩一眼道:「朕只是沒想到江南之地竟然會有如此之多對朝廷心懷怨懟之人,虧得寧王舉兵,將這些人給引了出來,否則的話長此以往,便是沒有寧王之事,江南之地也必然會有動盪。」

如果說先前朱厚照是希望能夠速戰速決,平定寧王叛亂的話,但是隨著寧王在江南之地掀起的聲

勢越來越大,大量的地方豪強、士紳、官員紛紛加入寧王叛軍之列,朱厚照方才驚駭的發現偌大的江南,竟然有如此之多的人和勢力對朝廷離心離德。

做為天子,朱厚照以往只是感覺朝廷對江南之地的掌控不足,但是卻也沒有發現這其中所隱藏著的莫大隱患。

如今寧王叛亂一起,短短時間內便席捲江南之地,數十萬叛軍竟然糧秣、兵甲不缺,這等情形但凡朱厚照不是昏君便能夠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

所以說天子的心態為之一變,否則的話,朱厚照在李桓遲遲沒有進入江南之時怕是已經派人傳旨李桓,命李桓早早平定寧王叛亂了,也不會像現在這般替李桓擋下朝堂之中一眾官員的彈劾,任憑李桓在江南之地自由發揮。

月底了,求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