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盡在掌握之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果不其然,當徐遠遠的便看到站在城門之前的一眾勳貴的時候,嘴角自然而然的流淌出幾分笑意並且側首向著一旁的李桓道:「冠軍侯,看來這城門已經被奪回來了!」李桓從陳克的口中已經得知了城中的情況,大方向上雖然說是李桓所謀劃,但是具體如何施行卻是由陳克同魏國公徐浦一起商議。所以說真要說起來的話,對於南京城中的情形,李桓並不是太過了解。
也就是方才回來的路上,陳克一番交代,才算是讓李桓具體的弄清楚了城中的境況。明面上站出來響應寧王謀逆的南京勳貴並不多,也就只有崔齡、毛青、趙同三人,不過根據錦衣衛暗中監察卻是發現,除了三人之外,尚且還有幾家勳貴私下裡同崔齡他們有所聯絡,甚至還主動的為寧王提供錢糧之物,相比崔齡三人所差的無非就是沒有直接站出來支援寧王罷了。
如今主動站出來謀逆的崔齡、毛青已經是被其生擒活捉,此刻便被押在軍中,城中也就剩下了趙同。
不過看那些在城門口處迎接的一眾勳貴,李桓不用猜就知道趙同要麼是已經被擒下,要麼便是已經伏誅了。
聽了徐的話,李桓笑著道:「多虧了有魏國公您這般老成持重的老臣坐鎮,南京城方才能夠穩如泰山一般,若是陛下得知,定然不吝封賞。」
徐聞言衝著京師方向拱了拱手臉上帶著幾分正色道:「我魏國公府世受皇恩,
又豈能坐視亂臣賊子亂我大明,徐某不過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罷了。」
李桓聞言當即讚道:「好,老國公說的好啊,若是天下人皆如老國公這般想的話,又何來寧王叛亂。」
說話之間,一行人便已經到了城門口處,在徐的介紹之下,李桓認識了眼前相迎的十幾名勳貴,將這些勳貴同錦衣衛情報當中的介紹對上了號。
其中自然有人私下裡同寧王相勾結,不過李桓卻是神色如常,並沒有點破這點,而是不露聲色的同一眾勳貴打了招呼,這才一起入了城。
徐以自己行動證明了自己對朝廷對天子的忠誠,再加上有錦衣衛監察,李桓對南京城的掌控如何能夠比得上世代居於南京城的魏國公徐,所以說李桓毫不猶豫的便將一切交於徐俌。
本來還以為李桓進了南京城,肯定是要將南京城中的權利盡數收於己手,大權在握,畢竟以李桓的身份,如果說真要那麼做的話,便是徐也要老老實實的將手中的權利交給李桓。
只是出乎徐的預料,李桓絲毫沒有收權的意思,反而是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他來處理,這讓徐對李桓的評價陡然之間拔高了幾分。
一晃便是數日過去,自那一日徐同李桓先後以騎兵衝擊寧王叛軍,以至於叛軍大亂,寧王叛軍雖然說依然在城外紮下大營,但是這幾日之間竟然一次都沒有發動攻勢。
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寧王叛軍在城外紮根了一般,既沒有攻城的意思,也沒有拔營而走的意思。
一般人或許還要猜測寧王等叛軍高層到底是什麼想法,但是李桓卻是能夠看得出寧王等叛軍為何會是這般的反應。
南京錦衣衛衙門所在,李桓正在衙門當中聽著徐方向其彙報南京城中各方勢力的動向,雖然說李桓明面上沒有插手南京城任何權利的意思,但是李桓對於南京城的風吹草動卻是瞭如指掌。
一陣腳步聲傳來,就見一名錦衣衛快步走了過來,先是衝著李桓一禮,然後又衝著徐方拜了拜這才道:「回稟大人,有關於寧王叛軍的訊息傳來。」
說著那錦衣衛取出一份密函,徐方上前將密函接過,然後恭敬的遞給李桓。
李桓開啟看了之後,嘴角露出幾分笑意道:「不錯,不枉本候饒了他一命,寧王果真是沒有讓本候失望!」
聽李桓這話,顯然那情報是關係到寧王的,就是不知道具體內容為何,竟然會讓李桓發出那般的感慨。
徐方微微低著頭,他做為南京錦衣衛方面的一把手,同樣是李桓的心腹之一,自然清楚李桓的謀劃,此刻聽了李桓的話,心中不禁暗暗的為寧王感到幾分悲哀。
堂堂大明藩王,一舉一動之間,卻是盡在李桓的掌控當中,真不知道寧王若是知曉的話,將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大人,大人,魏國公有事請大人過府一敘!"
就在這會兒,就見陳克的身影出現。
李桓眉頭一挑,看了陳克一眼,一隻手輕輕的叩擊著桌案,眼中閃過幾分了然之色緩緩道:「看來魏國公那邊也收到了訊息啊。」說著李桓站起身來看向陳克道:「隨本候前去魏國公府。」
魏國公府
書房之中,徐正微微擺手示意前來通秉的管家退了下去,整個書房之中也就剩下了徐以及徐鵬舉,不過除了他們爺孫二人之外,竟然還有一人在場。
這人一身華服,面白無鬚,身上隱隱有一股子陰柔之氣,正是南京留守太監馮泰。
如南京留守太監這等重要的位置,至少也要是如丘聚、高鳳他們這般深受天子寵信的大太監才有資格充任。
不過馮泰卻也是昔日跟在朱厚照身邊的大太監之一,只不過相比之下比不得丘聚、高鳳等人罷了,
加之馮泰沒有高鳳、劉瑾他們那麼大的野心,所以便被朱厚照派來替其坐鎮南直隸。
此時馮泰一副悠然的模樣坐在那裡,正緩緩品著清茶,看上去竟給人一種慈眉善目之感,渾然沒有南京留守太監那等高高在上,大權在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