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舉兵至今已經有大半個月的時間,有這大半月的時間,哪怕是江南之地距離京師迢迢千里,怕是他起兵的訊息也早已經傳到了京師。

寧王最為關心的一個是他手下人馬什麼時候能夠奪得南京城,另外一個就是京師那邊對他起兵到底有什麼反應。

劉養正負責他手下情報的工作,所以寧王如今開口詢問劉養正關於京師的訊息。

劉養正聞言神色一正,在眾人的目光注視下衝著寧王一禮道:「回王爺,就在不久前有訊息傳來,臣正要稟明王爺。」

寧王不由的眼睛一亮,看著劉養正。

劉養正在寧王的注視下,緩緩開口道:「京中來信,那昏君已經拜了女幹賊李桓為威遠大將軍,統帥五萬大軍,南下江南,意圖平定我等。」

寧王等人聽了劉養正的話,臉上不由的露出幾分詫異之色。

朝廷會派出兵馬前來鎮壓他們,這本來就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哪怕是一個昏君面對地方上的叛亂,首先的反應也是選擇鎮壓。

所以說當得知朝廷派人鎮壓的訊息之後,所有人都沒有太過驚訝,但是唯一讓他們感到疑惑的卻是朝廷派了李桓前來,卻只統帥了五萬大軍。要知道他們起兵至今不過是半個月的時間而已,便已經是聚集了十萬大軍,如果說再給他們一段時間,只要他們佔據更多的地方,得到更多的地方豪強、士紳的支援,那麼到時候就算是拉起一直數十萬的大軍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他們每日都能夠接到一些豪強、士紳所給與的支援,要麼是糧草,要麼是隨時可以轉化為士卒的青壯。

可以說寧王之所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麾下的人馬從起兵之時的三萬人膨脹到如今的十萬人之眾,一方面是寧王派人抓了許多的青壯,另外一方面也是得到了大量計程車紳、豪強支援的緣故。他們本來以為朝廷至少也要派出十萬大軍前來與他們對壘,現在可倒好,身為主將的李桓竟然只帶了五萬兵馬前來。

眼中帶著幾分驚喜之色,寧王不禁看著劉養正道:「那李桓當真只帶了五萬兵馬嗎?」

劉養正點頭道:「除非是訊息出錯,否則的話可一旁的李士實捋著鬍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就見李士實一邊大笑一邊向著寧王道:「臣恭賀王爺,賀喜王爺。」

其餘人這會兒也都反應了過來,齊齊向著寧王道賀不已。

寧王看著一眾人向自己道賀,忍著內心之中的歡喜道:「諸位,不知何喜之有啊!」

就見一名文士笑著道:「若是朝廷以雷霆萬鈞之勢,趁著王爺沒有來得及壯大自身力量出動十萬大軍前來的話,或許還有幾分可能將我等鎮壓,然而那李桓明顯太過狂妄自大,竟然只帶了五萬兵馬前來,這不是天助王爺,又是什麼。」

又一人似乎是想要在寧王面前露臉,張口便道:「料想等到那李桓帶人趕來之時,王爺麾下已經擁有十幾二十萬大軍在手,到那時,區區數萬朝廷大軍又算的了什麼。只要王爺度過了起初的虛弱階段,佔據了南直隸,便有了同從朝廷南北對峙的資格以及實力。」

寧王

臉上滿是遮掩不住的喜色,實在是這些人一言一語都說到了他心頭上,寧王坐在那裡,聽著一眾人的分析以及奉承,彷彿是看到了自己攻入南京城,登臨帝位,同朝廷南北對峙的場景一般。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就聽得外間傳來一陣腳步聲,將眾人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

寧王皺了皺眉頭,看向營帳入口處。

就見一名信使走進營帳之中,衝著寧王拜下道:「王爺,外間有人求見王爺。」

寧王眉頭一挑,看著那信使雙手捧著的名帖,一名侍從連忙上前將那名帖接過然後恭敬的遞給寧王。

寧王接過名帖一看,面色微微一變,瞬間起身道:「竟然是守溪先生到了,諸位快隨孤王親往迎之」

一些人看到寧王的反應不由的愣了一下,帶著幾分疑惑看著豁然起身準備出了營帳前去相迎的寧王。

「守溪先生?」

有人口中輕聲嘀咕著,臉上滿是疑惑之色,顯然是沒有聽過什麼守溪先生,對方又是何方神聖,只是一個名帖竟然能夠讓寧王有這般的反應。有人不清楚守溪先生乃是何人,但是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不知曉啊。

首當其衝的就是劉養正,做為寧王心腹幕僚之一的劉養正自然清楚守溪先生乃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