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懸殊的資料(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桓微微點了點頭道:「陛下放心,臣親眼看著京營士卒盡數回營,必不會有一名士卒留在京中鬧出什麼亂子。」
朱厚照目光之中閃過一道精芒盯著李桓道:「朕聽聞此番錦衣衛、東廠抓了不下數千人,莫非這些人.....」
李桓不等天子將話說完便是衝著天子微微搖了搖頭道:「陛下怕是要失望了。」
朱厚照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之色,隨即輕笑道:「本來朕就沒有抱有什麼期望,既然那些人敢做出刺殺王架這等誅九族的事情來,肯定不會留下什麼線索。」
李桓輕嘆一聲,他倒是想要將那些刺客的同黨給搜刮出來,可是事實卻是千難萬難。
且不說那些刺客連一個活口都沒有,只看那些刺客的行事風格就知道,縱然是真的有同黨還留在京中,那麼對方必然有著經得起查的身份。
吐出一口氣,朱厚照看著李桓道:「以對方的瘋狂程度,既然有第一次,那麼必然還會有第二次,這次抓不到對方的手尾,那麼就等下次,朕就不信這些人能夠忍得住。」
天子所言並不是沒有道理,對方在一日之間,先是刺殺李桓,然後在得到天子出宮的訊息之後,短短的時間內便毫不猶豫的做出刺殺天子的決定來。
單單是從這點就能夠看出,這一夥刺客背後之人絕對不是什麼一般的勢力。
而這樣一股勢力擺明了恨不得要李桓還有天子去死,要說對方只出手一次,李桓自己都不信。
將手中茶水放下,李桓抬頭看著天子道:「陛下,雖然說此番沒有真正抓到那些刺客的同黨餘孽,但是也並非是沒有一點的收穫。」
聽李桓
這麼一說,朱厚照不由的眼睛一亮,向著李桓投來好奇的目光。
李桓正色道:「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那麼多人進入京中,並且還要在京中吃用,不管對方多麼的謹慎小心,收尾工作做的有多好,也不可能將這些人的痕跡盡數抹去。」
說著李桓眼眸之中閃過一道冷厲之色道:「此番錦衣衛大索全城,但凡是來歷可疑,無有京城數戶百姓辨別擔保之人此刻已盡數被拿下,除此之外還有街面上的地痞無賴之流也被清理一空,根據這些地痞無賴的交代,的確是有這麼一夥人存在的痕跡,雖然說也不清楚這些人到底是什麼來歷,又同京中何人有牽連,不過從這一夥人採購的飲食來看,可以肯定這一夥人若是不出意外,應當是來自於江南之地。」
聽得李桓這麼一說,朱厚照不由的眉頭一挑,沉聲道:「江南?」
朱厚照下意識的看向李桓,如果說這一夥人來自於江南之地的話,朱厚照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久之前李桓曾在揚州府所辦的那一場大案,可以說是將整個揚州府的官場、地方清理一空。
甚至如今內庫以及國庫一下子變得無比充盈,也是拜這一場大案所賜。
這些地方上的豪強可以說的上是盤根錯節,哪怕是李桓已經儘可能的將那些罪有應得之輩盡數誅殺。
可是要說沒有漏網之魚的話,便是李桓自己都不信。
區區揚州府相比偌大的江南之地自然是沒得比,李桓那一刀站在揚州府,痛的可不止揚州府的那些地方豪強、士紳,以這些豪強、士紳的人脈關係,不敢說整個江南之地的豪強、士紳對李桓恨之入骨,怕是大半之人都恨不得李桓去死。
「難道說這些人是揚州案的餘孽?」
面對天子的疑惑,李桓罕見的露出苦笑道:「這些人的收尾做的實在是太乾淨了,臣實在是不敢斷言這些人到底是何來歷。」
君臣對視一眼,這等事情縱然是錦衣衛、東廠號稱無孔不入,也不可能是無所不能的,否則的話,這會兒也不會是君臣二人相對無言,而是錦衣衛緹騎四出抄家滅族了。
嘆了口氣,朱厚照收拾心情,隨即向著李桓道:「李卿,你且來看,這些奏報皆是內閣整理之後所呈上來的關於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清查田畝、人口的匯總資料。」
李桓雖然說負責稅賦變革之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李桓就要親自去抓這件事情,其實李桓也沒有那個能力。
真正負責這件事情的不是別人,而是王陽明等一干官員。
至於說李桓的精力,更多的是投入到了對京營的掌控上面,主抓錦衣衛,監督那些派駐到地方上的朝中官員推行人口、田畝清查事宜。
因為天子遇刺一案,李桓這幾日自然是沒有關注稅賦改革之事的程序,此時聽天子這麼一說,李桓不禁頗為好奇的道:「莫非內閣已經統計出了我大明天下田畝、丁口資料?」
朱厚照微微點了點頭,面色沉凝,隨即將桌案之上的一份奏章遞給李桓道:「李卿不妨瞧一瞧。」
自天子手中接過那一份奏章,李桓緩緩將之開啟,目光一掃,很快李桓便是面色微微一變。
奏章之中清楚的寫著,經過此番清查統計,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之地,共計有田畝四百八十萬頃,丁口七千八百六十餘萬。
按照這奏章之上的資料來看的話,大明如今共計有田畝近五億畝,人口近八千萬,這資料看著的確是不小,但是無論是天子還是李桓都明顯察覺到這資料的不對勁之處。
將李桓的神色反應看在眼中,朱厚照皺著眉頭道:「弘治十五年,父皇下令清查天下田畝丁口,當時官方的資料是六百二十餘萬頃,丁口七千二百餘萬。」
不過李桓
心中卻是波瀾起伏,朱厚照是拿近十年前弘治朝的資料做對比,一眼就能夠看出田畝資料上的極大差距。
但是李桓卻是記得關於明朝田畝的一個大概資料,話說張居正變法,行一條鞭法,同樣是清查天下田畝丁口,據記載,萬曆三十年,計有田畝一千一百萬頃之多,資料較之弘治十五年翻了一倍,而較之眼前奏章上的資料幾乎是翻了兩倍之多。
未來張居正變法能夠清查出田畝一千多萬頃,結果眼下他們君臣施行稅賦改革,竟然只清查出不足五百萬頃,要說地方上的官員沒有瞞報的話,李桓都敢將眼前這奏章給吃下去。
【早點更新,求一波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