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李桓的心思(第2/3頁)
章節報錯
二人對視了一眼,李桓從李東陽的眼中只看到一片的平靜,看得出李東陽方才致仕之言真的是發自肺腑,而非是以退為進逼迫天子。
李東陽同樣看著李桓,儘管說心中已經存了致仕的念頭,但是李東陽也非常的好奇,李桓究竟會給天子什麼樣的建議。
或者說李東陽也想知道,李桓究竟是想要他這位首輔留下來呢還是下去呢。
這首輔的位子可不好做,尤其是自少年天子登基之後,朝中爭鬥不休,先是文官集團同閹黨之間的爭鬥,又有以李桓為代表的勳貴隱隱有崛起的勢頭,未來這朝堂之上恐怕會更加的不得安生。
這幾年他這位首輔夾在天子與百官之間,真的是費盡了口舌,操碎了心,這才勉強維持住朝局的穩定。
只是這兩年他明顯感受到天子越來越強勢,他這位首輔再夾雜在天子與百官之間,恐怕最後只能落得個裡外不是人的下場。
既然如此,倒不如趁早功成身退。
正因為如此,李東陽這會兒顯得非常的平靜,他只是略帶好奇的看著李桓。
李桓雖然說不知道李東陽心中的想法,但是也能夠看出李東陽眼中的決然,心知這位首輔是真的存了離去的念頭。
如果說是以往的話,李東陽向天子乞骸骨,祈請致仕,李桓肯定會勸說天子將其留下來。
因為李東陽老好人的性子,無論是面對天子還是百官,在兩者之間都是一個很好的緩衝。
沒有李東陽兩方轉圜的話,這幾年朝堂之上的風波只怕不少。
衝著李東陽微微一禮,李桓神色一正衝著天子拜了拜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首輔為大明辛苦本省,可謂是鞠躬盡瘁,勞苦功高,如今首輔大人既然向陛下乞骸骨,以求安享天年,臣以為陛下應當應之,以彰顯陛下仁以待人,體恤老臣之仁德。”
李桓這一番話只聽得在場一眾官員嘴角一抽一抽的,許多人張了張嘴,可是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因為李桓說的有理有據,而且還直接給天子答應李東陽致仕安上了體恤老臣的仁義之名。
這會兒再看李東陽那白髮蒼蒼,身形佝僂的老朽模樣,結合李桓的一番話,一時之間就算是他們都感覺,如果說天子不答應李東陽致仕的話,那就真非是仁君所為。
李東陽聽了李桓的話,心中不由一嘆,李桓勸諫天子答應他致仕即在其意料之外,但是仔細想一想的話,卻也在情理之中。
甚至以李東陽的老辣,對於李桓接下來的一番動作便已經有了幾分猜測。
若是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他這位內閣首輔一旦致仕,到時候內閣首輔的位子必將空缺出來。
雖然說大明已經沒了宰相,但是說來內閣首輔的權柄卻是較之宰相來也差不了許多,這樣重要的位子,李桓十之八九是要推王陽明上位的。
本來以王陽明的資歷至少還要熬上許多年才有資格坐上那內閣首輔之位的。
別看王陽明已經進入內閣,但是從內閣閣臣到內閣首輔,那道門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邁過的。
沒有足夠的資歷,便是內閣
閣臣也無法輕鬆跨越,繼而坐上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
正常情況下王陽明的確是沒有任何幾位坐上內閣首輔的位子,但是隨著王陽明統帥大軍大敗韃鞋,只此一場大戰的戰功便一下子為王陽明鑄就了金身,其功勞之重,完全抹去了所謂的資歷不足。
只要天子願意,完全可以推王陽明這位軍功加身的閣臣登上內閣首輔之位。
在李東陽看來,這才是李桓毫不猶豫的建議天子允准他這位首輔致仕的原因。
想到王陽明,李東陽眼中不禁閃過一道異彩,說實話,對於王陽明的能力,李東陽是發自內心的欽佩的。
王陽明允文允武,上馬可治軍,下馬可治民,先前天子是這麼稱道李桓的,但是李桓統軍可以,治民之能他是沒有看到,然而王陽明允文允武之能,卻是已經經過了檢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