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相對而坐,王陽明看著李桓道:“也不知大將軍你為何向陛下舉薦我來做這三軍主帥,你就不怕我這文人不通兵事,結果導致大敗嗎?”

李桓聞言忍不住笑道:“那陽明先生你認為自己可執掌數十萬大軍嗎?”

聽李桓這麼一說,王陽明捋著鬍鬚,那一雙充滿了睿智神色的雙眸之中閃過一道自信的神采道:“王某若說能,大將軍可信嗎?”

李桓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李某如何不信,若是不信的話,又何必向陛下舉薦。”

李桓對於王陽明的能力從來就沒有懷疑過,真當這位聖人的名頭是白來的啊。

歷史上王陽明同樣是沒有什麼統兵的經驗,可是在遭逢寧王席捲江南之地的叛亂之時,王陽明無比淡定的調兵遣將,只不過是花費數十日便將一場聲勢好大的叛亂給平定。

以至於剛剛率領大軍離京平叛的天子朱厚照都被搞懵了。

一位謀劃多年,一舉兵便席捲一方的藩王造反,正常情況下沒個幾年時間都未必能夠平定,但是王陽明卻只花費了數十日時間就將之平定,這等統軍之能又豈是等閒。

懷疑王陽明其他的能力可以,但是要說懷疑其統兵之能,那是大可不必,君不見王陽明此番接掌數萬大軍,一路之上不是飛速上手,如臂指使將之掌控在手。

王陽明看著李桓,李桓眼中毫不掩飾的信任以及堅毅之色讓王陽明大為感動,生出一股得逢知己之感。

就算是以王陽明的心性定力,這會兒也忍不住放聲大笑道:“好,就衝著大將軍對王某的信任,此番你我二人便聯手給韃靼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李桓笑道:“陽明先生既然這麼說,那麼咱們就將來犯的韃靼人統統留下。”

王陽明淡淡笑道:“理當如此!”

二人對視一眼,相視而笑。

正德四年四月十八日,春風拂面,凜冽的寒風已經不見,縱然是西北之地也可見一片綠色的景象。

自從上一次大戰,韃靼人先鋒兩萬餘人幾乎全滅,達延汗原本南下的腳步便倏然之間停了下來,大軍駐紮之地距離安化城差不多有百里之遙,而距離鹿鳴鎮也有近五十里。

數萬韃靼人就那麼的駐紮在一個喚作石臺子的地方,絲毫沒有繼續南下的意思也不知想要幹什麼。

本來大勝韃靼先鋒之後,李桓、王陽明他們還以為達延汗會急速南下,憑藉著數萬韃靼精銳的力量一舉碾壓他們。

畢竟就算是加上王陽明帶來的五萬新軍,加上李桓所部近萬騎兵、才雄麾下萬餘人馬,加起來也就是七萬兵馬而已。

但是這七萬兵馬當真是對上宛如洪流一般的五萬韃靼騎兵的猛衝的話,說實話就算是王陽明、李桓二人也不敢保證可以擋得住韃靼人的衝擊。

不過達延汗也不知有什麼想法,大軍竟然駐紮在石臺子一地十幾日一動不動,雖然說讓王陽明、李桓等人心中猜測不已,但是也給了大明集結兵馬的時間。

隨著李桓先前出兵之前下達的調令調集而來的兵馬陸續到來,如今在鹿鳴鎮已經聚集了大明近二十萬兵馬。

數十萬大軍單單是營盤就連綿數十里,越來越多的兵馬聚集在一處,其他不說,單單是數十萬大軍的調動以及人吃馬嚼都不是誰都能夠理清的。

但是身為大軍統帥的王陽明卻是舉重若輕,排程大軍絲毫不顯慌亂,展現出來的手段和能力不知令多少人為之驚歎。

此時在那偌大的帥帳之中,李桓、王陽明以及數名來自於河南、四川、山西等地的總兵正站在一處沙盤之前看著面前的沙盤。

沙盤自古有之,據傳沙盤乃伏波將軍馬援所創,只不過當初馬援乃是以米做土,演化軍事地形於光武帝劉秀。

如今在這大帳之中,偌大的沙盤可謂精巧絕倫,泥土堆山,丘陵、河道、峽谷乃至道路皆清晰可見,只看那沙盤便將方圓數百里的地形囊括其中。

曹雄看著坐在那裡的李桓還有王陽明,深吸一口氣上前道:“大將軍、大都督,如今我軍兵馬齊備,將士們士氣高昂,不知何時起兵,逼退韃靼人?”

數日前率領三萬兵馬趕來的河南總兵官齊鎮已然恢復了精氣神,聽了曹雄那充滿了請戰味道的話當即開口道:“曹總兵所言甚是,我等身負皇命,若是不能打退韃靼人,豈不是有負陛下厚望?”

其餘人也紛紛開口請戰,一時之間大帳之中滿是請戰之聲。

看了一眾人一眼,王陽明輕咳一聲,目光一掃落在一旁的申不疑身上道:“申參議,不知你以為如何?”

申不疑聞言起身,衝著王陽明微微點了點頭道:“以本官之見,當速速發兵逼退達延汗。”

說著申不疑捋著鬍鬚一臉肅穆之色道:“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達延汗又抽調了五萬大軍南下,若是加上陝地同三邊總督楊一清所部對峙的三萬大軍的話,韃靼在我大明境內足有十三萬之巨。”

說完申不疑目光從一眾總兵身上掃過道:“諸位將軍應該都知道,就在我們當面便有十萬韃靼精騎,一日不將其趕回大草原,對於我大明而言,那十萬韃靼精騎便是一個心腹大患。”

就見申不疑一臉鄭重之色衝著王陽明拱手一禮道:“下官懇請大都督發兵。”

【嗯,求一下月票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