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絕跡草原的大明士卒又回來了!(第2/5頁)
章節報錯
行至近前,陳耀上前衝著李桓一禮道:“大人,整個壺裡部共計一萬三千八百四十二人,生擒三千二百三十人,死者一萬二百餘人,尚差三四百人。”
短短的時間內,錦衣衛能夠統計出這般的結果來,效率當真是驚人。
李桓不由眉頭一皺,雖然說是突襲,偌大的壺裡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老老實實的呆在那裡等著被殺,必然會有許多人逃竄。
可是先前李桓便防備到了這點,事先派了數百人在四周,專門攔截這些逃竄的壺裡部族人,以求儘可能的將整個壺裡部全殲。
現在聽陳耀的意思,壺裡部依然少了三四百人之多。
一旁的阿里哈原本聽到族人幾乎死傷殆盡,忽然之間聞知還有數百人逃過一劫,頓時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好,好,天不亡我壺裡部啊,你們等著吧,我壺裡部的族人一定會將你們這些人屠滅我壺裡部的訊息帶給達延汗,達延汗他一定會盡起大軍為我壺裡部報仇雪恨的。”
說著阿里哈盯著李桓冷笑道:“你這欽差就等著大明天子砍了你的腦袋來平息我家大汗的怒火吧。”
楊一清等一些官員聞言不由皺了皺眉頭,甚至楊一清用一種擔憂的目光看了李桓一眼。
先前楊一清就曾勸說過李桓,襲殺壺裡部的確是能夠為綏德州的百姓報仇雪恨,可是一個不小心的話,也有可能會引發韃靼部與大明之間的大戰。
韃靼部一個部落被大明血洗了,以韃靼部那位強勢無比的達延汗的性子,要是對方不率領大軍前來向大明討一個說法的話,那才是怪事呢。
只是先前楊一清被李桓給說服了罷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楊一清就不清楚覆滅韃靼部一個部落的後果。
楊一清真的擔心李桓回京之後,又該如何應付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的質問,或者說是又該如何應付韃靼人帶來的壓力。
但凡是當今天子或者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扛不住來自於韃靼人的壓力的話,到時候未必沒有可能會將李桓給交出去,給韃靼人一個交代的可能。
或許到時候,就連自己這三邊總督,都有可能會被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捨棄用來平息韃靼人的怒火。
李桓只是瞥了阿里哈一眼,輕笑道:“怕是要讓你失望了,達延汗若是敢來犯我大明邊境,我大明必讓其知曉什麼叫做大明天威不可侵犯。”
阿里哈聞言彷彿是聽到了什麼天大的笑話一般,滿是不屑的道:“可笑,真是可笑,你們大明若是真有這般的實力的話,又怎麼可能拿我韃靼屢次寇邊而沒有絲毫的辦法。”
說著阿里哈帶著幾分輕蔑道:“當年土木堡一戰,你們大明便將自身的虛弱不堪暴露無餘,就連自家的天子都淪為俘虜,簡直是千古的笑話,自那之後,你們大明的兵卒可有大規模的踏出長城半步?”
不得不說這阿里哈真的不愧是壺裡部的族長,其他不說,單單是這口才,這見識,還真的不是一般人可比。
一旁的楊一清等人聽了阿里哈的一番話,一個個的面色凝重起來。
倒是李桓看著阿里哈道:“你若是不信的話,本欽差便讓你活著看到我大明的兵鋒如何再度迴歸草原,千里追殺爾等草原異族的那一日。”
阿里哈聞言一愣,看著李桓那平靜的目光,不知道為什麼,阿里哈心中莫名的生出幾分緊張與擔憂來。
李桓的反應實在是太平靜了,那種平靜莫名的給人一種讓人相信其所說的話的感覺,彷彿李桓所說的話一定會實現一般。
這會兒李桓看了陳耀、杜廣幾人一眼道:“少了幾百人也就少了幾百人吧,相比此番戰果,逃了幾百人也在不是不能接受。”
不過陳耀卻是猶豫了一下道:“大人,逃的人之中,有一人則是阿里哈之子,索尼特,也是前番同阿里還一同入寇的韃靼人頭目之一。”
李桓眉頭一挑,目光看向阿里哈。
而阿里哈聞言則是面露驚喜之色,隨即想到了什麼,忍不住道:“哈哈,沒想到我派索尼特帶人去北方防禦黑河部落,竟令我兒逃過一劫。”
原來索尼特奉命帶人防備黑河部落,人並不在部落當中,因此在壺裡部受到突襲的時候,索尼特手下數百壺裡部族人見機不妙便簇擁著索尼特逃進了大草原。
可想而知,那種情況下,就算是大明一方發現了索尼特等人,也很難追上這些在草原上生存的人,這才讓索尼特等數百人逃脫。
李桓明白了怎麼回事,微微點了點頭。
先前的那名遊擊將軍向著李桓道:“欽差大人,這些韃靼人的俘虜要如何處置,要不要即刻派人押解進入長城,以免四周韃靼部落聞訊追來……”
如果說他們真的全滅了壺裡部的話,那倒也罷了,可是上萬人的部落,就算是沒有索尼特等人逃脫,也會有其他人逃脫,無非是多少而已。
而這些人一旦逃脫,肯定會將大明突襲壺裡部的訊息帶到其他的韃靼人部落當中。
到時候四周的韃靼人部落未必不會率領人馬前來追擊他們。
李桓眼中閃過一道寒光道:“傳我令,命令眾將士立刻收集壺裡部所蓄養的牛羊、良駒等一切能夠帶走的財物。”
說著李桓看了阿里哈還有那幾名被俘的頭人一眼,冷笑道:“其餘所俘獲壺裡部族人,盡皆斬首。”
“什麼……”
本以為李桓會將那被俘的數千族人當做俘虜帶回大明,雖然成了俘虜,但是阿里哈還有那些頭人心中相信,總有一日,達延汗會親率大軍威壓大明,到時候大明一定會將他們放回草原的。
可是現在李桓竟然下令要屠了他們所有人,就連被俘的數千人也都要殺了了。
“瘋子,你這個瘋子,你們不是華夏禮儀之邦,不是最講究仁孝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