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之間,李桓目光掃過一眾百姓高呼道:“可有讀書人願意暫時維持華陰縣秩序的,可有人願意當兵吃糧的。”

四下裡百姓一片寂靜,忽然之間,一名文弱書生怯生生的站出來道:“大人,小生華陰縣桐林鎮秀才陳瑜雖才疏學淺,卻也願意為鄉梓父老盡一份心力。”

很快就有數十名落地秀才乃至童生站了出來,這些人大多都是絕了科舉之途後迴歸鄉里靠著教導一些子弟勉強餬口度日的寒門讀書人。

相比拿下出身於豪紳、富貴之家的秀才、舉人來,這些人平日裡同樣為了一家老小餬口度日而忙碌,其實比之普通百姓也就多了一個讀書人的身份。

恰恰這些人在百姓之間卻有著極高的影響力,算的上是真正出身貧苦寒門的讀書人。

數萬流民之間,如陳瑜這般的讀書人不下上百人之多,隨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站出來,李桓嘴角漸漸的露出了幾分笑意。

李桓殺過許多的讀書人,可是他所殺的那些讀書人幾乎全部都是出身於豪門世家,或者就是豪門世家所供養出來的讀書人。

相比這些看上去同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少區別的窮秀才、酸書生,李桓所殺的那些讀書人,兩者簡直就是兩種存在。

雖然說這些讀書人從來沒有處理過政務什麼,但是這些人在百姓之間卻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就如同那些鄉老一般。

李桓感覺就算是將華陰縣縣衙交給這些讀書人,就算是這些人治理的再差,也絕對比留著那些良心底線都沒有的一眾吏員要強的多。

至少有這些讀書人在,在加上那些鄉老的配合,華陰縣的這十幾萬百姓但凡是還有一口吃的,就絕對不會有人造反。

一名身形挺拔的漢子忽然站了出來,帶著幾分赧然向著李桓道:“大人,俺……俺願意當兵吃糧,您能收下俺不。”

李桓看了那漢子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彷彿是有了帶頭人一般,很快就有數百名身形魁梧的大漢站了出來,只不過明顯這些人因為沒有吃食的緣故,一個個餓的有氣無力,甚至不少人都餓的只剩下魁梧的骨頭架子了。

差不多一炷香時間過去,上百名讀書人,四五百名大漢站了出來,在李桓的吩咐之下,十幾名讀書人直接帶上百餘名大漢跟著幾名錦衣衛奔著城中而去,準備將糧倉裡的賑濟糧運來開始賑濟災民。

看著李桓竟然利用流民之中的讀書人做事,原本還抱著一線希望的一眾官吏徹底的絕望了。

“殺!”

伴隨著一聲斷喝。

一名名官吏的頭顱滾落於地,數十名官員被李桓毫不猶豫的當著華陰縣無數百姓的面砍了腦袋。

看到這一幕,無數百姓先是一愣,緊接著反應過來,衝著李桓高呼不已。

許多百姓直接將李桓視作青天大老爺,畢竟如李桓這般不官官相護的官員在百姓看來實在是太少了。

殺了這些官員,接下來自然是抄沒這些官員的家產,倒不是李桓急著搜刮銀子財物,而是李桓得知這些人家中都藏著成千上萬石的糧食,這才是李桓真正所看重的。

本來朝廷派發給華陰縣的救濟糧也不過一萬多石,看著是很多,可是華陰縣十幾萬流民,區區一萬石糧食又能夠撐的了幾日。

一旦沒了糧食,到時候還會有無數的百姓餓死乃至有百姓會走向極端。

現在李桓卻是不用再擔心糧食不夠用的問題了,只是簡單的算一算的話,湯家、金家、丁家等各家,再加上一眾官吏,這些家所存的銀錢不提有多少,單單是糧食一項,加起來的話就足足有數十萬石之多。

那可是數十萬石的糧食啊,若是真的抄沒出這麼多的話,華陰縣十幾萬百姓便是吃了上幾個月都沒有問題。

數十名鄉老、讀書人聽著李桓給他們算計各家所存的糧食有多少,當得知如果抄沒了這些家的糧食,竟然能夠得到數十萬石,許多人直接都傻眼了。

咕嚕一聲,一名讀書人睜大了眼睛,顫聲道:“大人,您真的同意這些抄沒來的糧食全部拿來賑濟災民嗎?”

好歹也是讀書人,自然知道抄沒來的東西那是屬於朝廷的,如果說朝廷不同意,他們可不敢去動那些糧食。

李桓衝著京師方向拱了拱手道:“本官奉皇命,欽差巡查地方,有先斬後奏之權,本官說了,這些抄沒出來的糧食全部拿來賑濟災民,做災後重建所用,到時候若是朝堂之上有人不同意的話,本官一力擔之。”

一眾鄉老、讀書人聞言不禁衝著李桓跪拜下去,齊齊叩首。

“大人活命無數,我等華陰縣百姓定感念大人恩德,他日我等要為大人建造一座生祠,日日為大人祈福。”

李桓連忙上前將一眾人攙扶起來。

很快流民之中數千青壯被挑選了出來,然後在百餘名錦衣衛的帶領之下,分成數十支隊伍,奔著各家而去。

傍晚時分,一輛輛的大車載著一袋袋的糧食而來,赫然是從各家抄沒出來的糧食。

陳耀捧著一份賬冊,臉上滿是激動之色,顫聲向著李桓道:“大人,查抄所得盡皆在此,共計得金銀財物七十八萬兩之多,另有糧食四十二萬石。”

說著陳耀猶豫了一下道:“金銀財物已經裝箱全部帶了回來,不過那些糧食統計之後就地儲存在那幾家的糧倉之中。已經派了專人看管,隨時可以取用。”

李桓微微點了點頭道:“你做的不錯,有了這些糧食,華陰縣流民倒是不用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