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傳到國內,引起熱烈討論,雖說僅僅是提名,但也值得關注。

因為已經好幾年沒有國產長片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了。

如果最終《金色迷宮》拿到了金棕櫚,那更是會轟動整個國內影視圈。

導演薛立將躋身頂級導演行列。

盤點歷史上,國產電影在戛納電影節入圍主競賽單元並拿獎的:

1993年《霸王別姬》:陳凱歌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1993年《戲夢人生》:侯孝賢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活著》張藝謀獲評委會大獎。

1997年《春光乍洩》:王家衛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1999年《荊軻刺秦王》:陳凱歌執獲第52屆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鬼子來了》:姜文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

2000年《花樣年華》:王家衛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

2000年《一一》:楊德昌奪得最佳導演獎。

2005年《青紅》:王小帥獲第58屆評委會大獎。

2009年《春風沉醉的夜晚》: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3年《天註定》:賈樟柯執導獲最佳編劇獎。

2015年《刺客聶隱娘》:侯孝賢憑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主競賽單元有多個重量級獎項,而只有最佳影片才能拿到金棕櫚獎。

也就是說國內電影這麼多年真正拿到金棕櫚的只有陳凱歌。

一時間國內眾多媒體爭相報道,還有很多記者要來採訪導演薛立。

薛立一一婉拒,在他眼中,入圍和拿獎是兩個概念。

如果沒拿獎,一切都是浮雲。

第77屆戛納電影節最後頒獎,金棕櫚大獎花落朱利亞·迪庫諾執導的《鈦》,同時她也成為第二位拿下金棕櫚的女性導演!

中國香港導演唐藝則憑藉短片《天下烏鴉》榮獲短片金棕櫚獎。

《金色迷宮》錯失金棕櫚大獎。

大家都非常遺憾,紛紛安慰導演薛立。

薛立卻表示他看的比較開,能來參加戛納電影節並且入圍金棕櫚,已經是天大的驚喜了。

還說如果真讓他拿了金棕櫚,可能他的心臟扛不住。

有了入圍金棕櫚的經歷加身,金色迷宮在國內的宣傳推廣會更容易一些,院線排片和票房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即使沒有拿獎,這一波也是大賺。

不得不說導演薛立的心態真好,但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躲在被窩裡哭就不得而知了。

劉尚的這趟戛納之行也有不小的收穫,不光認識了很多大佬導演和影帝影后,還買下了一個西班牙電影《龍頭》的國內代理權。

因為這部電影名氣沒那麼響亮,西班牙製片好說話,最終劉尚以一百二十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全權代理版權。

全權代理的意思就是,劉尚給了《龍頭》這部電影製片組一百二十萬美元,之後《龍頭》在國內所創造的所有收益都是劉尚公司的,無論劉尚是刪改上院線,還是閹割了上網路平臺,和原版權所有方沒半毛錢關係了。

一百二十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差不多是八百萬人民幣。

對於這部電影的質量,劉尚深信可以賺到八百萬。

如果能上院線,票房少說能過億。

一個億的票房,票房分賬能拿三千萬左右,大賺。

但能不能上院線,還是要看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