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最大股東竟是我自己(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座的幾乎所有人都對原作的美學給予肯定,怎麼誇都不過分。
最先開火的是青年製片廠的監製主任費老師,他面無表情地說著:
“場景華麗恢弘,幻術與妖貓的部分也有獨特的東方奇幻味道。
然而,夢枕貘的原作對於大唐盛世的想象,依然沒有超出香豔野史的水平,不過是加入了一點妖怪物語的波譎雲詭。
把盛唐氣象呈現為一場太陽馬戲團式的極樂之宴和一個蕩上雲霄的鞦韆,把氣象萬千的唐詩簡化為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和一個只有題目的《長恨歌》,把皇權、政治轉化為一個背信棄義的帝王佳人故事,把歷史謎團庸俗化為一個傾城美人的死亡騙局,都是對大唐盛世的一種扭曲和簡化。
再搭配白鶴少年與楊玉環網路奇幻瑪麗蘇般的愛情,就成了這部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的商業奇幻片。
無論怎麼誇這部電影多有東方美學,也改變不了電影在海外票房撲街的事實,連饕餮一天的票房都不到。
國內不買賬,國外人也領略不到,說到底還是失敗之作。”
劉尚瞭解費老師的風範,對費老師此刻的評價並不意外。
婁主任則是戾氣少了很少,斟酌著說:
“大唐氣韻拍出來了,而且不算空洞,就此一點足以值得肯定。
故事講得還是不夠自然流暢,得靠氣勢和風格撐著。
前半部分RB怪談電影風格明顯,很有範兒。
後半部分還是散漫,抒情太濃太長。”
編劇王通提出了他的想法:
“我覺得要在這場翻拍之戰上贏得上風,肯定要避開對盛唐的背景描繪和歷史思考,這一點咱們是幹不過陳凱歌的。
考慮到監製溫子仁的風格,我們主打恐怖驚悚型別,去掉那些紀錄片式的象徵符號,將故事濃縮緊緻,將目光聚焦到個體的人上。”
劉尚點頭,他很贊同王通的觀點。
“先看第一個劇本,講的是關於貓靈的故事。”
劇組裡還有一個搞翻譯的。
每一冊劇本都有英文版本,因為是給監製溫子仁準備的。
...
劉尚在北電劇組待了一週,算是確定了劇本的雛形。
在國外的溫子仁,此時也帶著他的團隊來了國內,加入到了劇組中。
劇本敲定後,劉尚、溫子仁加上猛切一起琢磨分鏡頭劇本。
猛切身兼多職,不光會攝影,也會剪輯。
對特效鏡頭也有過研究。
他在網路平臺也有自己的賬號,偶爾更新,大概有幾十萬的粉絲,劉尚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在網上看到了猛切的作品,才促成之後劉尚和猛切的合作。
分鏡頭寫作過程中,劉尚對劇本作出了少量的修改。
完成分鏡頭劇本,劉尚將編劇組的成員又集中起來,組織了一場劇本圍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