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火得突如其來又莫名其妙。

劉尚只是在常規的搞笑套路上加了一些藝術加工,竟然就火到了短影片的圈外。

現在不光看搞笑短影片的人知道他了,還有一些覺得搞笑短影片低俗,比不上電影藝術高雅的一群人也認識他了。

而劉尚一手締造的房三間ip第一次破圈,走入大眾視線。

很多人拿房三間和之前如曇花一現的朱一旦相比較。

不過已經沒有比較的意義。

朱一旦停更快一年了,而房三間剛剛起步。

不如說房三間繼承了朱一旦的幽默使命,繼續給觀眾帶來歡樂。

也有人拿導演小策和劉尚相比。

從兩人的作品上作比較。

不管是梗還是拍攝手段上,各有千秋。

不知道從哪來的水軍總喜歡踩一捧一,搞得評論區烏煙瘴氣,作為當事者的劉尚和導演小策都不曾出面。

畢竟兩個年輕人的精力還是要放在創作上,沒時間跟水軍撕逼。

隨著熱度的攀升,一些廠商品牌主動找劉尚來做商業推廣。

劉尚創作至今,就接過一個和善園的廣告。

當時那個廣告影片的效果還不錯,給劉尚帶來了近二十萬的收入。

這次過來尋求合作的廠商品牌更加大氣,一口報價就沒有低於五十萬的。

除了這些廣告商,還有很多演員毛遂自薦地將簡歷投遞給了劉尚,希望以後能有機會跟劉尚合作。

這些演員中不乏一些有粉絲基礎的網紅,其中最出名的是從一個三百萬粉絲團隊中單飛出來的演員,叫韋正。

韋正之前在團隊中也算是個二把手,想著單飛可以更進一步,但是後來混的不太行,一個人撐不起一個劇組,於是,在看到劉尚這位新秀,便想著跟劉尚一起合作拍影片。

劉尚本以為對方是來自己這邊當演員領工資的,沒想到是要和自己合作開公司,佔股份的,他想也沒想地就拒絕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業務擴充,劉尚覺得之前自己那些不正規的團隊需要整飭一下,至少先去註冊一個新媒體公司。

他考慮了一下,就叫尚品娛樂公司,他一個人獨資。

盛海亮打電話祝賀劉尚:

“劉哥,我就知道你肯定會火的,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你了,我因為出演你之前的段子,大小也算半個名人了現在,嘿嘿。”

劉尚聽盛海亮的傻笑,也跟著笑:

“對了,正好有事想找你來著。”

“什麼事啊劉哥你說。”

“就是你報的那個表演班,在哪來著,我也想跟你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