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午的時候,網上關於關於《功夫》的熱議就已經達到了頂峰。

繼陳啟安影評之後,又有電影評論人跟風發出了長文影評。

這些人雖不權威,但是架不住人數眾多。

其中更有不少人都對於陳啟安的觀點持認同的態度。

“說實話,真沒看出來這部電影在鏡頭和剪輯上有多少出彩的地方,技術方面,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比較流暢了吧。”

“最後的那個孩子夢境的彩蛋,看起來挺純真,可回想一下真的把人給噁心到了。”

“跟著激動了小兩個小時,最後告訴我都是假的,這種心理落差感讓人心裡很不舒服。”

“……”

對於這些細節上的抨擊都還好說,遭受影評人們最勐烈攻訐的點,最終集中到了電影表演風格上。

“《功夫》在表演和臺詞上已經趨近於玩鬧了,有失高爽《石頭》時的水準!”

“特別是高爽的表演,真就像陳導說的那樣,雖然很有喜感,但是脫離了正常的表演範疇,我對這種標新立異的雜耍式風格實在是不敢苟同。”

“高爽很善於創造新鮮事物,可這次應該是真的翻車了。”

更有思想不夠解放的老頑固在評論中用近乎訓斥的口吻對高爽發起了說教:

《萬古神帝》

“作為老一輩的舞臺表演者,我想對年輕人說點兒逆耳的忠言。任何一種表演藝術能走上主流從來都不是憑空捏造!一步一個腳印,謹小慎微的探索,總結前人的經驗推陳出新才是正道。而像‘無厘頭’這樣毫無道理,透過肆意誇大現實博人眼球的生造‘藝術’恕我不敢苟同!”

當然,也有一些年輕的觀眾對於這種倚老賣老的說辭很是不屑一顧。

紛紛出頭替高爽申辯。

“上了年紀的可能會覺得鬧騰,但是年輕人喜歡啊!有受眾,有市場,說明這種表演方式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娛樂性!”

“以後高爽導演要還有這種風格的電影,我一定第一時間捧場!”

“……”

不過這種申辯卻引來了更多“專家”的瘋狂炮轟:

“年輕人喜歡的就一定是對的嗎?年輕人還喜歡去蹦迪尋求刺激呢,蹦迪蹦的再好,能被稱之為藝術嗎?”

“越是年輕人喜歡,就越要提高警惕。”

“高爽的這種表演方式是對年輕人的誤導,為學習表演的人開了個很不好的壞頭!”

“今天有幾個學生在表演課小品回課的時候居然給我演《功夫》的片段,被我從臺上攆下去了。”

“基礎的三大表演體系都整不明白,就搞這些歪門邪道!將糟粕當成學習的目標,學歪了還不自知!”

“高爽本身才大二,又學過多少表演上的東西?開宗立派還早了些。”

“野路子就是野路子,再怎麼具有迷惑性,永遠登不了大雅之堂!以前沒有,以後也絕不會!

!”

“……”

隨著不少老資格藝術家的登場,《功夫》的風評開始急速滑落。

陳啟安熬了個通宵不算,更是抱著手機硬生生看了一天。

鋪天蓋地的支持者讓他通紅的雙眼上血絲猙獰!

陳啟安呲著牙,冷笑著看著各路影評人在他的引導下,紛紛加入了針對高爽的行列,忍不住暢快的嘶吼道:

“沒想到,沒想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