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驚爆的訊息無疑是媒體的最愛。

“《功夫》狂收3.19億,重新整理華夏喜劇片、動作片首日票房紀錄!”

“《功夫》首映,全場爆笑連連,高爽加冕華夏喜劇之王!”

“首部春節檔電影票房大爆,傲視群雄!”

“神級配樂,大師級影片,你不能錯過的視聽盛宴。”

“高式喜劇再突破,無厘頭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喜劇!”

“突破傳統,動作片的革新之作!”

“導而優則演,高爽演技備受好評,電影評分或將穩定九點八!”

“……”

正所謂花花轎子人人抬,一部電影,如果票房大爆,那麼就算不給紅包,媒體也樂得大吹特吹。

說到底,電影圈和資本圈沒什麼兩樣,同樣是贏家通吃的市場。

至於同期被吃掉的那些個電影,此時已經不能用慘來形容了。

那是相當的慘!!!

《武神》在賀歲檔的末尾上畫,第一週勢頭洶湧,奇蹟般的在功夫片類目裡拿下了八億票房。

哪怕劇情爛的沒眼看,可畢竟是大投資、大製作!

宣發上封口費也沒少出,對外還有“功夫雙皇”的噱頭撐著。

打出來的宣傳語更是稱之為華夏動作片的巔峰之作。

如果一切順利,哪怕後期口碑徹底倒臺,小二十億還是有些希望的。

第二週就好巧不巧的撞上了《功夫》定檔。

因為之前高爽在宣傳片中放出了“降維打擊”式的動作場面,以及四大集團的各種騷套路炒作,讓觀眾對《功夫》的期待度極高。

兩個相同類別的電影撞檔期,那死的一定是熱度低的那個。

畢竟都是差不多的題材,除了死忠粉,一般大機率是二選一的。

於是,第二週開始《武神》的上座率和票房資料就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跌。

從單日一億驟降到單日票房三千萬,第二週結束才只拿到了兩億出頭!

如此巨大的落差,讓華娛傳媒的人都快瘋魔了。

兩億出頭,刨去為了挽回口碑丟出去給媒體的鉅額封口費,幾乎就不剩幾個零碎。

談回本更是痴人說夢!

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第三週的首日,也就是大年初一。

《武神》和正式上畫的《功夫》正面剛了一波。

《功夫》首日票房三億一千九百萬,《武神》單日票房六百萬……

六百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