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一出,就算是再怎麼心有不甘的音樂人也只能乖乖閉嘴!

他們的心底早已掀起了驚濤駭浪!!!

於承安給這篇分析起的標題一點兒沒錯。

一首殿堂級小提琴獨奏,一段殿堂級西洋交響,一部完整的殿堂級民樂交響,再加上一首都不知道該怎麼定品級的琵琶獨奏!

就問藍星上還有甚麼電影的原創配樂,能比《功夫》更強?

至於那個“華夏傳統音樂新高度”?

單單一首《十面埋伏》就已經綽綽有餘!

甚至此刻還有不少人覺得於承安的這個標題給的過於保守了。

這只是新高度的問題嗎?

這是特麼琵琶獨奏千年以降之絕巔啊!!!

如果說民樂交響《小刀會組曲》是結合了現代創作技法的民樂宏篇,那《十面埋伏》則是最純粹的古法民樂!

為了展現戰鼓雷嗚、旌旗林立、兩軍對戰前準備的畫面,用到了長輪、鳳點頭、摭分、摭掃等手法。

描繪兩軍作戰的情景又用到了滾、煞音、絞弦、並弦、拍、夾掃、掃輪、推輓、滑奏等。

其中更是夾雜了大量的複雜聲樂模擬技法,將現實中的多種音效融合其中。

差不多囊括了琵琶演奏上的所有技巧,偏偏還不讓你覺得他是在炫技。

這麼複雜的技法,想要透過電子合成完成這部作品是絕對不可能的。

高爽的那點兒業餘水準的琵琶演奏技巧也只有乾瞪眼的份。

他找來的樂曲演奏者是華夏民族樂團的首席琵琶大師。

極盡變化之能的樂曲,短時間讓人出成果,把這位大師折磨的也是欲仙欲死。

好在人家功力確實了得,完美的將樂曲本身的精妙都展現了出來。

這才造就了現在音樂平臺上播放的經典。

《十面埋伏》在地球上的地位同樣十分特殊。

琵琶的演奏有三種大的類目:文曲,武曲,文武曲。

琵琶文曲,指的是以抒情優美、簡樸動人的旋律,深刻表達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生動展示令人嚮往的意境的樂曲。

而武曲,則是指用形象鮮明的音樂語言,來表現一定故事情節的、氣勢較宏偉、結構比較龐大的樂曲。

文武曲兼而有之。

《十面埋伏》它是一首典型的琵琶“武曲”。

不但位列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還和《春江花月夜》並稱中國琵琶文、武曲的巔峰!

經典永遠是經典,不會因為時間地點的改變有所偏差。

即便是放在藍星,依舊能震懾住所有人!!!

……

臨近中午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專業機構做出了回應。

第一個發聲的是被高爽委託演奏了《小刀會組曲》的華夏民族樂團。

在梅蘭竹菊樂隊的牽線下,高爽跟他們已經合作過不少次了。

樂團的官方微客引用了於承安的長評,還附上了《組曲》和《十面埋伏》的連結,最後評價道:

“@汪星人為民樂的發展與進步做出的探索與努力,值得每一個音樂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