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為什麼買不到《功夫》的電影票?”

這個疑問幾乎是所有人共同的心聲。

一年中“最差”的檔期,居然搶不到一張電影票?

還有比這更不科學的事情嗎?

違背自然規律就特麼離譜!

影視圈裡注意到這個情況的人立刻便想到了很多歪門邪道的東西。

莫不是飢餓營銷的套路,平臺實際上線預售的電影票並沒有那麼多?

一般來說,預售加上點映的電影票佔正式坐席的三分之一。

具體能有多少,還要看具體的放映時間裡院線給了多少個廳。

觀眾們大多習慣於上映後現場買票,或者直接在網上訂購當天的票,三分之一的預售坐席很難在預售階段被填滿。

但是也有些公司為了製造搶手的錯覺,放出來極少量的坐席,讓期待觀影的人群去搶,變相炒作熱度。

雖然算不上違規,但是性質也挺惡劣的,比較敗人品。

但是,以高爽今時今日在華夏娛樂的地位,實在是犯不著用這種方式來促銷。

幹這種事那還不如干脆換檔期呢!

抱有這種猜測的人迅速點開了預售平臺,想從資料上找找端倪。

翻來覆去的仔細對比了一下幾個預售院線的資料。

不看不要緊,這一看差點兒都要心肌梗塞了!

他們驚恐的不是預售票的數量太少,而是放出來的席位太多了!

總體的暫且不談,單影院預售的同時段票居然超過了兩百張?!

什麼鬼?

十來人的VIP廳不算,一個大的觀影廳基本上是一百個坐席,小的則只有四五十人。

幾億投資的電影,在單時段裡拿下四個廳那幾乎就是頂天了。

就這四個廳,那還得有大有小的混著來。

算三分之一的預售量的話,頂天了能放出一百多張票就基本飽和了。

兩百張票,那豈不是預售量接近百分之六十?

這資料哪裡是飢餓營銷的套路?

這是準備套現跑路吧?!

點開更詳細的銷售資料,才發現了一些端倪。

各個影院給《功夫》的排片場次居然是特麼的超超超規格的。

一個影院同時段排了四個大觀影廳,三個小觀影廳!

這個排片兩幾乎等同於兩三不電影的排片總和了。

小一點的影院幾乎所有的廳都被用上,大一點的影院那也佔了一半廳數。

這種瘋狂的排片方式,簡直開華夏之先河!

再回過頭來看那一連串不科學的預售資料,和後面掛著“售罄”字樣的圖片連結。

回過神來眾人不由得一陣茫然!

如此巨大的預售規模,如此快速的售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