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好堵路,我花錢僱人吧。”

“成,反正也不用幾個錢。”

胡齋返回店鋪。

盧通招呼車伕,商量了一番價錢,一起把箱子卸下來,搬進後院的倉庫。

半個時辰後,盧通、典四兒站在倉庫內。

典四兒傳音道:“老爺,現在幹什麼?”

盧通開啟箱子,裡面是一瓶瓶魚油。

袁家的鋪子,名叫“袁家老墨”,經營墨錠生意,用的是祖上傳下的方子。除了魚油外,其餘箱子裡還有魚膠、珍珠、香料等。

他拿起一瓶魚油,道:“做墨錠。”

“哦。”

……

“掌櫃的,來三塊細墨,再拿一塊帶香的。”

“好。”

一個半月了,典四兒已經習慣了現在的身份,取出四塊墨錠準備包起來。

“等等。”

客人是一個年輕人,拿起墨錠在手上擦了幾下,笑著道:“就是它,掌櫃的,你家的墨錠怎麼突然變好了,以前墨粉時常脫落,現在綿密細膩,不比雲墨軒的差。”

“多下了些功夫。”

典四兒低下頭,開始包裹墨錠。

“繼續多下功夫,我幫你們介紹幾筆買賣。”

典四兒笑著欠了下身子,道:“我先謝過您了。一共是十三枚草丹。”

“好。”

客人付錢離開後。

典四兒嘆了口氣,虛掩上門,走進後院。

“老袁頭,又有客人誇我們的墨好。”

盧通站在一口水缸旁,放下正在攪和的棍子,無奈地搖了搖頭,道:“再有誇的,試著漲一枚草丹。”

墨錠,做起來很簡單。

用油煉煙,再把煙、魚膠、珠粉等混在一起,最後反覆的烘、蒸、揉等,直到墨泥開始泛光為止。

步驟一樣、方子一樣,可是細微處差別很多。

煙的濃淺、膠的粘滑、珠粉的粗細……

除非祭出磅礴法力,否則要麼更差,要麼更好,幾乎不可能一樣。

典四兒走進廚房,倒了一碗水送過去。

盧通坐下慢騰騰地喝下一口。

“快要交租了?”

“嗯,還有三天,草丹準備好了。”

他搖了搖頭,把碗還回去,傳音道:“這次不交,拖半個月,到時我們一起去店閣補繳,順道認一下鄭老爺的府邸大門。”

店閣,專管店鋪租賃。

武臺城的店閣,由一個叫鄭大池的掌管,此人名頭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