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孫傳庭(第1/2頁)
章節報錯
後金的總人口,不過才兩百多萬。
加上遼東之地,本就是貧瘠苦寒,不適合耕種,財政收入極少,國力一般。
但後金的軍隊實力極為強悍,八旗騎兵來去如風, 對大明威脅性極高。
大明雖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可朝中黨政不休,自然災害頻發,民變四起,稅收持續下降, 以至於國內經濟發展緩慢,國庫空虛。
雖說朱由校徵收工商稅, 讓在遼東邊境組建了四十多萬大軍,可這四十萬大軍都分佈在漫長的邊境線上。
憑藉城牆和火器,防守有餘,可機動性卻不足,面對八旗騎兵入侵,通常只能被動迎戰。
這些年雖取得了一些勝利,可一直無法重創後金的主力。
每到秋冬季節,後金就會在大明邊境劫掠,可以說大明苦後金久矣!
如今聽江帆“三月平遼”之言,朱由校只覺是天方夜譚。
可朱由校並沒有急著否定江帆,他覺得江帆並非阿諛奉承之輩,是有真本事的人,既然敢口出狂言,或許卻有對策。
所以打算讓江帆仔細說說他的計劃,再作決定。
略微思索, 朱由校問道:“江愛卿,你且說說, 何為閃電戰?又如何實施斬首計劃?”
上次商討對方東林黨的時候,江帆就提出過斬首計劃, 無非就是擒賊先擒王。
朱由校也清楚,只要能夠殺掉皇太極、多爾袞,後金群龍無首,必然方寸大亂,到時大明確實有可能一戰而勝,重創後金。
可作為後金的首領,想在千軍萬馬中殺掉皇太極、多爾袞,談何容易?
皇太極、多爾袞要是那麼好殺,也不至於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至於閃電戰,對於朱由校來說是個新詞兒。
江帆簡單講解了一下:“閃電戰又名閃擊戰,主要是利用輕騎兵快捷的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
“閃電戰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襲、集中。”
“講究戰略上整體協同,全域性性強,戰術上精妙奇特,靈活多變,以超出對手反應的速度對敵人實行閃電般的打擊。”
朱由校不明覺厲,但感覺還是有些不靠譜:“聽上去不錯, 但建奴乃是奴隸出身, 常年征戰,好勇鬥狠,他們的強項就是騎兵,善騎善射,來去如風,時常劫掠我們的城鎮。”
“而我大明善於攻城守城,騎兵遠不及建奴,如何在速度上佔據優勢?”
聽到朱由校的話,江帆笑道:“以前卻是不行,但現在不同了。”
“哦,說來聽聽。”
朱由校來了興趣。
江帆言道:“臣前些日子,命工部趕造了一批諸葛神弩,此弩輕便易攜帶,可多發連射,而且射程最高可達五百步,三百步之內可穿鐵甲,即便是在戰馬之上,命中率也極高。”
“只需三千人配備諸葛神弩,組成輕騎兵,稍加訓練,便可形成一支機動性極強的野戰部隊。”
“到時憑藉著遠端攻擊的優勢,和騎兵的機動性,便可佔據絕對的主動權,再配合游擊戰,實行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策略,便能無往不利,所向披靡。”
“區區建奴八旗,何足道哉。”
朱由校聞言,心馳神往,同時有些不敢置信。
元朝時期,元人殘暴,佔據中原後,毀去了許多文化瑰寶,其中也包括弓弩的製造資料。
大明推翻元朝之後,比較重視火器,對於弩箭研究較少,導致弩箭工藝持續下滑。
尋常弩箭,能夠射出百步就是上品。
五百步射程,佛朗機炮才能做得到,尋常火器都遠遠不及。
朱由校甚至懷疑江帆是在忽悠自己?
但如果諸葛神弩真有江帆口中的威力,絕對是國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