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杜絕貪汙,絕不可能,因為是人就有私心。

自私自利是人類的本性之一,想要做到天下無貪,那是白日做夢。

朱由校和江帆都清楚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只要不太過分,能夠做實事,做好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信王朱由檢死後,當晚王承恩和周王妃都選擇了自縊而亡。

算得上生死相隨。

一個太監,一個女人忠貞不二,無懼死亡。

反倒是之前那些教唆信王弒君篡位的東林黨老大人們,一個個盡做女兒態,哭得撕心裂肺,都在喊冤枉,互相推脫責任,醜態盡顯。

魏忠賢和東林鬥了多年,對於這些人自然是恨之入骨,逮著機會那有不往死裡整的道理。

其實在這些官員之中,確實有部分是被人忽悠,腦袋一熱,才會起兵闖宮。

可這能怪誰呢?

要怪只能怪他們蠢,盲從盲信,才會淪落為階下囚。

官場就是如此,一步踏錯,便會粉身碎骨,尤其是皇權之爭,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玩轉的。

東林為首的洪承疇、周延儒、顧秉謙、葉向高等大臣經過審理之後,都被處以午門斬首示眾。

他們的宗族親戚也都受到牽連,其中大部分被髮配到邊疆充當苦工或者充軍戍邊,還有一部分則在監獄裡面度過餘生。

這些人裡,大多數都會死於獄中。

而剩下來一些人則是被抄家流放,或者為奴為昌。

進了東廠天牢和錦衣衛詔獄還能出來的,屈指可數。

即便如此,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會被人監視,一旦做了出格的舉動,就會新賬老賬一起算。

大明朝廷動盪之際,與東林勾結的富商同樣受到波及。

有的聽到風聲,遣散家僕,逃往關外。

有的組織人手,散播謠言,負隅頑抗。

關外的後金一直對大明虎視眈眈,派遣了很多密探,加上漢奸傳回的訊息,得知大明如今的情況後,開始騷動起來。

其實早在天啟帝病重的訊息傳出之後,後金的皇太極就開始蠢蠢欲動。

打下中原富饒的江山,是皇太極多年以來的夙願,如今看到機會,自然要狠狠咬上一口。

雖然後金目前的軍力,還打不過遼東鐵騎、關寧鐵騎,但如果大明內亂,加上那些投靠的漢奸裡應外合,未必不能成事。

就算不能攻入中原,沿途洗劫一番,打打草谷,過個肥年也不錯。

此外,還能將自己和多爾袞的內部矛盾,能透過對外戰爭的方式緩解。

一舉多得,皇太極自然不會放棄這樣一石多鳥的機會。

隨著皇太極的一道道命令下達,後金大軍快速集結起來,朝著遼東進發。

後金的八旗軍所帶的補給不多,全靠沿途劫掠,因此進軍速度極快。

鎮守邊關的遼東軍自然也收到了訊息,積極備戰。

相比朝廷上爾虞我詐的官員,這些鎮守邊關的將士,才是真正的大明脊骨。

一腔熱血染黃土,百死無悔守邊關。

孫承宗、毛文龍等將領都在積極備戰。

得益於江帆查封官員、富商的府邸,大明國庫肥了一波。

朱由校將部分錢財作為軍餉,發往遼東,犒賞三軍。

沒有了東林黨阻攔、抬槓,中飽私囊,朝廷的政策與軍餉前所未有的順暢,加上是非常時期,根本沒人敢動軍餉。

遼東邊軍得到朝廷的犒勞,士氣正盛,聽聞後金入侵的訊息,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打定主意要將狼子野心的後金打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