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村子近了,蕪土人亂七八糟的叫聲就顯吵鬧。

村子外面,立著半人高的木樁,上面像狗一樣拴著一個個蕪土人,他們捆著雙手,滿嘴利齒被敲掉,不明意義的哇啊亂叫。

木樁每隔十米一個,繞了村子一週,共有兩層。

這些蕪土人是村子的第一道防線,蕪土人的肉雖然有毒,但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真要餓急了,野獸還是可以少量吃一些蕪土人的肉。

將蕪土人拴在村外,一旦野獸來襲,他們就會是第一目標,膽小怕事他們會立即哇哇大叫,聲音高昂而有穿透力,與往常的叫聲完全不一樣,是天然的預警機制。

這些蕪土人好養的很,喂點草根樹葉,灌點水,就能生龍活虎一天,除了吱哇亂叫有些吵鬧外,暫時還沒發現別的缺點。

回到部落,朱堯讓幾人先休息,自己則直奔村子後面,原樹蛙部落的克尼正和其餘兩名老人削木板。

三名老人戰死後,現在部落裡所有的老人都在這裡了。

朱堯見他們全神貫注,等了片刻,輕聲道:“研究的怎麼樣?按照我說的方法。”

克尼抬起頭,欣喜道:“阿古都大人,這可真是好用的方法,您來看。”

他撿起身邊兩個木板,木板沒有借用其餘外物,緊緊嵌合在一起,形成一個90度的直角,“您看,按照您說的,在一個木板上製造凹痕,在另一個木板上製造相應的凸起,兩者拼接在一起,果然不用外物也非常牢靠。”

朱堯接過木板,用勁拽了拽,非常牢固,不禁點點頭。這其實是前世木匠的手藝,叫榫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結合的一種連線方式,凸的部分叫榫,凹的部分叫卯,在中國古代的傢俱和建築上十分常見,但進入新世紀後,隨著鋼筋混凝土和釘槍的普及,這種費時費力的東西已經很少見了。

榫卯結構屬於石器時代的技術,對生產工具要求不高,前世河姆渡遺址中就出土了大量木質榫卯構件。

“加快速度試試各種榫卯,然後按比例擴大,應用到建築上。雖然這幾天氣溫回暖,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氣溫驟降,今年的氣溫不正常,我們需要提前建好房屋禦寒,缺什麼抓緊和我說,我會想辦法解決。”朱堯囑咐道。

“放心吧,阿古都祭司。這種凹凸結構的構建方法,樹蛙部落也曾經用過,但沒有您說的詳細,那時我們只是把圓木砍個口子,將另一段圓木塞進去,原理和榫卯差不多,我會盡快研製出各種榫卯形狀的。”

克尼面露興奮,簡直愛死了這項工作,恨不得二十四小時研究榫卯。

這回反倒是朱堯擔憂了,說:“注意身體,累了就休息休息。”

克尼左耳聽,右耳冒,嗯啊點著頭,注意力全在手上榫卯結構上。朱堯無奈地對另外兩個老人比劃個手勢,讓他們注意點克尼的狀態,得到確切回覆後,才輕手輕腳地離開。

那天黃昏祭祀後,部落眾人的態度明顯積極很多,特別是餘下的三位老人,再也不是縮在一旁冷眼旁觀的模樣,克尼更是主動提出帶頭建造房屋。

死亡並不可怕,他們見得多了。可怕的是死後漸漸被人遺忘,若干年以後,記得他們的只會是子女,但當子女也死亡後,他們就徹底被人淡忘,消抹在世間存在的一切痕跡。

現在朱堯告訴他們,在圖騰神的見證下,只要你們有所功績,對部落有益,就會獲得一面靈牌,受部落所有人祭拜。

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後,父母安慰孩子的時候,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