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這方子誰開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蕭飛都腳底抹油溜了,蕭佳潔還站在門口伸著脖子看,張譯趴在床上瞧見了,也是滿臉的無語。
“你啊!孩子就算是有點兒什麼,可他都18了,青春期懂不懂?大哥大嫂可都急著抱孫子呢,你還打算棒打鴛鴦是怎麼的?再說了,你之前不也一直擔心小飛接觸同齡人的機會少,以後談朋友費勁嘛,你現在這算什麼?還真打算攔著啊?!”
蕭佳潔被說了一通,還覺得莫名其妙:“你瞎掰什麼呢,我什麼時候說我打算攔著了,我就是逗逗這個臭小子,再說了,我是他姑,他現在有情況,憑什麼就不能管了!”
“那你打算怎麼管?給大哥大嫂打電話,告小飛一個早戀?”
告個屁!
真要是讓她大嫂張玉虹知道了,指不定直接從非洲飛回來,操辦著直接見家長,相家庭了。
再說了,我倒是想聯絡呢?
誰知道那倆人的聯絡方式在哪啊?
平時,也都是等著他們主動聯絡,有的時候,蕭佳潔都忍不住在想,她這大哥大嫂是不是被國家派出去執行秘密任務了。
要不然的話,就算是人在國外,還是非洲那貧窮落後的地方,可也不至於連個聯絡方式都找不到啊!
“哎呀!老實趴著你的,這事你甭管,我有我的打算。”
張譯無奈,每回辯不過,就是這一招,結婚這麼多年了,總拿出來使也不嫌膩得慌。
“得嘞!我還是好好養養我的老腰吧!不讓管就不管,要我看啊,小飛是個有主見的,你啊,純粹就是瞎操心。”
“嘿!”
這怎麼老唱反調啊!
不看著你腰上有病,非一腳踹過去不可。
懶得搭理你!
再說蕭飛這邊,他從家出來,就直接開車奔了大柵欄的同仁堂老藥鋪,以前他爺爺活著的時候,蕭飛就經常跟著一起過來,在這邊淘換一些藥材。
按蕭銘棟的說法,現在可著全中國,也就樂家老鋪的藥齊全,而且,關鍵是藥性好。
好些人都說中醫不行了,湯藥貴還不管事。
可真實情況根本就不是這麼八宗事兒。
中醫的理論基礎,就算是很多以前認為中醫是巫術的西方國家都承認了,要說之所以沒落,最大的問題其實有兩方面。
其一是傳承太難,培養一個西醫,幾年的工夫就差不多了,先把理論學紮實了,然後上臨床,只要積累的經驗足夠豐富就OK了。
但是中醫不一樣啊!
在過去,想要學中醫,首先得把上百萬字的醫藥大典給一字不差的背下來,把藥理藥性背得滾瓜爛熟,還能活學活用,然後看各種先人傳下來的醫案,再由正經坐堂幾十年的老先生一路保著,單單是開方子就得練上幾年,得讓老先生覺得行了,可以了,這才能出師。
可就算是出師了,也甭想真的上手給人治病,不把各種藥材的藥性瞭解透了,不把各種脈案熟記於心,想要給人治病,門也沒有啊!
就是因為培養一箇中醫的週期太長,所以現在人都不願意學了,學的人少了,連帶著好些中醫世家密不外傳的秘方,最終全都失傳了。
其二就是藥材的問題了,別的且不說,單單是一味黃連,真正的好黃連都得是川中的,品相好,藥性足,可現在真正的川中連全都出口賺外匯了,市面上有的基本上都是江浙一代種植的。
藥材這種東西的培育,講究可就大了,氣候,水土,錯一點兒,那藥性就差之千里。
小學的時候都學過一篇《晏子使楚》的文章: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藥材也是一個道理,不是一個地方生出來的,有的能治病,有的能毒人。
還有前些年《大宅門》熱播的時候,裡面曾出現過的阿膠,人們都知道阿膠是用驢皮熬的,可不是什麼樣的驢皮熬出來的都叫阿膠,再有就是熬製阿膠用的水,必須得是那幾眼井裡打上來的,同樣是錯一點兒,藥性就不同了。
蕭銘棟生前給街坊鄰居看個病,所有的藥材,都得他親自挑選,蕭飛自小就在老爺子身邊長大,對這些知之甚深。
昨個把方子給蕭佳潔的時候,也怪蕭飛馬虎了,沒有叮囑她來樂家老鋪買,結果跑了一上午,白費了工夫。
“您好!抓藥!”
蕭飛說著,就把藥方遞了過去,對方一愣,都忘了伸手接。
這年頭可沒有私人行醫的,那是違法,所以,像蕭飛這樣直接拿著方子過來抓藥的,也就只有在電視上能看到了。
同仁堂這邊是有坐館醫生的,因為早就成了國營,在這裡坐堂的大夫都是有行醫資格證的。
一般來說,櫃檯這邊,要麼就是賣中成藥,要麼就是等坐堂的大夫開好方子,簽上字,櫃檯這邊才給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