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串戲(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飛最終還是沒躲過去,當天下午就被吳晶給帶到了片場,這裡是一出廢棄的工廠,面積還挺大的,吳晶一邊走,一邊介紹著這邊的情況。
來的路上,蕭飛已經看過劇本了,說起來,他也當真是大松心,投資一個億,竟然連劇本都沒見過。
看過之後,怎麼說呢?
熱血沸騰的。
和第一步一樣,都是主旋律的商業大電影,不過這一次玩的更大,而且,更能刺激人的神經。
以前提起主旋律電影,人們就覺得沒意思,可現在就不一樣了,國家越來越強大,老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國家榮譽感也跟著蹭蹭往上漲。
真要是前清……
老子反特孃的,還自豪個屁啊!
別人怎麼看《戰狼2》這個故事,蕭飛不知道,可他看過劇本之後,就是這種感覺。
可以說,編劇算是準確的搔到了觀眾的癢處。
劇本里有一處情節,男主角冷鋒將同胞救出時,正好途經戰.亂區,面前是武.裝分子的層層戒備、重重阻隔,蕭飛看到這裡的時候,想法就是:這不是死定了嘛。
然而,主人公冷鋒高揚華夏國旗,對戰雙方立即下達命令:「不要射擊,他們是中國人。」
牛掰不牛掰。
一面國企承載的是不容置喙的強大國威。
在蕭飛看來,國家的國威就展現在,我們不是舉起槍支進犯他人,而在於我們能夠讓其他國家心甘情願地放下武器。
影片中還談到談到當一個國家內亂時,基本上所有國家的大使館和軍隊都撤回了本國,海面上只有一支部隊的身影,那就是華夏海軍。
冷鋒一行人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本無處可逃,是大使館為他們提供了廕庇之所,大使甚至輾轉為他們聯絡軍艦,助他們回國。
這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國家始終秉持的是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公民的原則,「以人民為中心」從來都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某些西方國家對於華夏所謂人.權問題的指責。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在整個故事裡有兩個較為吸晴的角色,那就是包括主人公冷鋒在內的兩個退役軍人。
當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選擇義不容辭肩負起作為軍人的使命與責任,那種「脫下軍裝,職責猶在」的華夏軍人形象,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他們不僅擁有軍人的正義感,而且,兼具過人的謀略和實戰技巧,向世界展示了華夏軍人的雄姿勃發。
而且,這還不是好萊塢那種個人英雄主意的型別,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始終是這部片子的主旋律,冷鋒縱使再膽識過人,若是沒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強力保障,也不過是孤立無援的個人英雄主義而已。
這也是影片的巧妙之處,以華夏軍人形象對映國家實力,這麼錚錚鐵骨的軍人,這樣一支雄武之師,正是國家國防實力的最好佐證。
愛國情感在故事的最後達到了高.潮,護照封面上寫道:「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華夏的護照也許不能讓他的國民到達世界上每一個地方,但他卻能讓任何一個國民從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回來。
無論何時何地遭遇何種際遇,國家會不惜一切的為自己的人民提供最有力的支撐,這就是國人最大的底氣。
另外除了堅持愛國主義的主線,非洲地區肆虐的拉曼拉和突發的內.亂在整個故事中也是另一條線索。
主人公冷鋒駕車所經之處,因病.毒侵襲致死的屍體不計其數,倖存的難民也是帶著潰爛的身體在苟延殘喘,他們見到外來的人員和
車輛只想得到一點兒食物和水,可見他們平時的生活條件多麼艱苦,對他們來說,活著都成了最大的奢望。
還有許多被內.亂波及的難.民,如果不是遇到主人公冷鋒,他們無處可逃,也無計可施,等待他們的命運,只能是成為戰.亂的無辜犧牲品。
在故事中還有這樣一段情節,中非合資工廠中工人數量過多,救援直升機無法容納所有的滯留人員,工廠負責人要求中非兩國工人分開站隊,中國人可以上飛機,而非洲人將被遺棄,看到這裡,蕭飛甚至能切身體會到那些非洲人深深的無力感和絕望。
這時主人公冷鋒站出來了,他說,飛機是他帶來的,所有婦女兒童先上飛機,男人們跟他一起留下。
他承諾要帶所有人一起離開戰.亂區,不論膚色、不談種族、不問國籍,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將人分作三六九等,這是華夏軍人的血性和英雄氣概,也是華夏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人文主義和民族氣節。
總之,這個劇本,看了就提氣,現在蕭飛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儘快看到成片上映。
「嚯……吳老師,這……打哪弄來的?」
吳晶正說著,就聽到蕭飛一聲驚呼,接著便看到了停放在廢棄廠房邊上的兩輛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