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我看誰能死得過張文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我張文天能力有限,學藝不精,但一生熱愛曲藝相聲事業,併為之奮鬥了五十多個春秋!因此,我懇請各位朋友攜起手來,賣膀子力氣,再把我們的曲藝相聲事業向前推進一步,千萬別過早地送進博物館,謝謝了!」
靈堂裡,眾人正聽著老爺子生前的錄音,短短几句話,聽得出來,張先生在錄這段話的時候,費了很大的力氣,聲音也是斷斷續續的。
「昨天我都給忘了,師哥,這是我爸前天錄好的,讓我教給您,也交給大傢伙。」
張德豔說著,把錄音機裡的磁帶拿了出來,鄭重的交到了郭德強的手上。
郭德強雙手接過,表情肅穆,用力點了點頭。
蕭飛站在一旁,也是感慨萬千,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張先生心裡惦記著的依然是他愛了一輩子的相聲。
這番講話說的是情真意切,表達了張先生對相聲喜歡一生的情愫,更是充滿了對相聲未來的期待,和希望全體相聲人共同努力的願望。
任誰聽了這段錄音,都能感受到這位德芸社創始人的風采。
從這番講話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張先生對於相聲後續人才斷層的擔憂。
真不愧是德芸社的創始人,站的高度和格局真的是不一樣。
不像有的人,就是把相聲當成賺錢餬口的工具。
張先生首先是熱愛,像熱愛自己生命一樣熱愛相聲。
在熱愛的基礎上,張先生能夠挺身而出,為相聲的復興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芸社是張先生熱愛的地方,同時也是他的戰場,郭德強是他的搭檔,更是和他一起衝鋒陷陣的戰友。
張先生不僅和郭德強、李京一起創立了德芸社,更是為德芸社制定了清晰的發展思路。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先生就是德芸社的指路明燈。
只可惜,在德芸社逐步走向輝煌的時候,張先生卻去了,就是在他活著的時候,也已經早早的退到了人後。
看看德芸社的名字就知道了。
德是郭德強的德,芸是芸字科的芸。
蕭飛記得於清曾和他說起過,最開始還是張先生提出要將京城相聲大會的名字給改了,然後大傢伙就一起商量。
但是改成什麼,大夥兒犯了難。
商量了挺長時間,最後定下來的是四個字,叫「文德芸社」。
顯然,這個名字是有講的,取得是創始人張文天和郭德強名字中間的一個字,一個文一個德,再加上郭德強當時門下芸字科的芸,放在一起叫文德芸社。
李京當時歲數小,能耐小,就給忽略了,而且他那個名字,放進去也不好聽。
當時定下來「文德芸社」這個名字,大家都挺滿意,覺得這名字響亮,大氣,比京城相聲大會有牌面許多。
但是就在馬上要拍板確定,對外公佈之前,張先生卻表示不同意。
這個歪肩膀的老頭說,這個名字不好,四個字太長,讀起來不好聽,不如把這個文字摘掉,就叫德芸社更好。
「四個字的名字太贅了,去掉文!」
張先生這麼說,大家是不太敢接話的。
德芸社可能是更好聽,但是張先生作為德芸社的元老、創始人、出力最多的人,誰也不敢摘他的名字啊。
這個團體以後要是火了,名字放到哪裡都響噹噹,出去和好朋友顯擺的時候,說一句,「文德芸社」裡面的文,那就是我張文天的文,多有牌面的一句話!
這份榮耀,多少人想得都得不來。
但是張老先生沒這麼想,名字什麼的也不在乎,就覺得有這個字不好聽,一定要
給摘出去。
由此可見,這位老先生,是真真正正愛相聲的一個人,名利什麼的從來不想。出錢出力的時候衝在前面,論功行賞的時候,他又退到了幕後,把舞臺留給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