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魁一聽,哈哈!都說你吳謙,吳六吉有能耐,今個我倒是要瞧瞧,整個太醫院都束手無策,看你怎麼能把太妃的病給治好了。」

在創作《神醫吳六吉》這個故事的時候,自然少不了要在裡面新增一個反派人物,就像《神醫喜來樂》裡面的喜郎中和太醫王天和,《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和珅,《濟公傳》裡面的濟公和監寺廣亮。

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間的衝突,才能製造出戲劇矛盾,才能引出一個接著一個的小故事。

可蕭飛又不能當真從歷史上隨便選一個人,萬一人家要是有後,聽了他的相聲,再找過來可就麻煩了。

於是,蕭飛就虛構了一個名為馮慶魁的太醫,同樣是宮廷供奉,吳六吉任太醫院右院判,這位馮慶魁呢?任太醫院左院判。

倆人位置基本相同,自古以左為尊,馮慶魁還比吳六吉高了半級。

馮慶魁因為嫉妒吳六吉的醫術,一直給吳六吉使絆子,蕭飛重新創作的吳六吉,醫術高明,生性風趣幽默,不拘小節,還時常藉著在乾隆皇帝身邊侍候的機會,針砭時弊,勸諫規正,有點兒大隱隱於朝的意思。

整個故事,便是這倆人相互鬥法之中展開。

「馮慶魁聽了這話,怎麼著?太醫院這麼些能人高手,不如你一個人?吳大人,這麼說,太妃的病該怎麼治,您已經有主意了?好,好,好,既然是這樣,那你……請。」

「你能你上唄,治好了太妃的病,皇上有賞,整個太醫院都跟著沾光,可要是治不好的話……太妃雖然不是皇上的親孃,可是對皇上也有過撫育之恩,娘倆感情特別的深,你不是大包大攬嘛,這回就看你脖子上那腦袋,還穩當不穩當。」

蕭飛說了四十多分鐘,馮慶魁這個虛構的人物,在形象方面已經立起來了。

家裡祖傳三代侍候宮廷,本人在醫術方面也有些道行,但是在故事裡,始終比吳六吉低了半手。

倆人同為院判,卻是一正一副的關係,可吳六吉的醫術出神入化,還得了乾隆皇帝的賞識,馮慶魁因為擔心地位不保,便一直跟吳六吉過不去,逮著機會就要鬥上一鬥。

性格上呢?

為人好鑽營,最拿手的就是溜鬚拍馬,跟乾隆皇帝身邊的大內總管太監狼狽為女幹,時常以次充好,以假當真,貪汙御藥房的名貴藥材。

不光如此,馮慶魁還有個弟弟,在地方上做知府,倆人也是互為朋比,壞事都做盡了。

「馮大人,我既然說了,自然就有把握,只要按我的法子治,我敢保證,不出三天,太妃的病就能好。」

「馮慶魁聽了,樂得鼻涕泡都出來了,好,吳六吉,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這回你可算是栽到我手裡了。」

「吳大人,您瞧您這話說的,呃……三天夠嗎?要不然三天半?」

「就是三天!」

「好,三天就三天,只要您能治好了太妃的病,給咱們太醫院同僚解了這一難,當著大傢伙的面,我跪在地上給您磕仨響頭,拜您為師。」

「是這話?吳六吉也樂了,馮大人,既然您誠心誠意,得嘞,您這徒弟啊,我收了!」

啪!

說到這裡,蕭飛一拍醒木,後退三步,對著臺下深鞠一躬,隨後轉身下臺。

完了啊?

這就完了啊?

正聽得過癮呢!

觀眾們已經完全被蕭飛這個故事給吸引了,正揪著心呢,蕭飛突然打住,讓大傢伙全都措手不及的。

太妃到底得了什麼病?

那麼多太醫都一籌莫展,吳六吉到底打算用什麼辦法治?

還有前面,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