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跪得久了,都忘了站起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的人,你想和他講道理,結果他非得跟你耍流氓,而等到你豁出去要耍流氓的時候,他又要講道理了。
對待這種人,蕭飛一向是最為反感的。
所以,蕭飛準備先講道理,再耍流氓,兩樣全都佔了,讓那幫跳樑小醜,遭受雙重打擊。
道理我都講清楚了,接下來我要罵街,你們也得給我耐心聽著。
「***醫大會,有兩位跳的最高,鬧的最兇,一位是以打假著稱的海歸博士方子洲,另一位是大有來頭的何作麻,前者名頭很響,是個流量博主,後者江湖地位頗高,是某領域專家,這兩位一個搞生物的,一個搞物理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醫。」
「方子洲說,他是贊成讓中醫成為文化遺產的,像古董一樣送進博物館供人參觀、研究的,不要以科學的名義騙人、害人就行。」
「另一位何先生則講得比較具體,聲稱反對的就是中醫陰陽五行的這套理論,並將其稱作偽科學,還說,如果打分的話,西醫可得90分,中醫只有10分。」
「你說你一個搞物理的,本不是杏林中人,為何要摻和其中,在自己擅長的那個領域受人敬仰不挺好的嗎?如此跨界去評論其他領域,真的能保證客觀嗎?」
這兩個人算是***醫聯盟當中最有影響力的,雖然說的都是屁話,但他倆的出現,對中醫理論造成的衝擊卻是實實在在的。
「這種人,就是時下網路比較流行的公知,所謂公知就是,在某個領域頗有建樹,然後在其他領域指手畫腳,神奇的事,居然還能有人願意相信。」
蕭飛直接將矛頭對準這兩個人,就是因為他們的影響力大,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也最大,因為普通民眾可不會管他是不是搞物理的,聽說這人是專家,基本上就會立刻將他當成百科全書。
「還有人號召中醫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甚至喊出了‘徹底廢除中醫,科學怎能向愚昧低頭,的口號,當真可笑,這是對歷史的無知,否定歷史,才是違背科學,像這一類人,他們乾的是摒棄我中華數千年文化精粹,所作所為不過是數典忘祖的鬧劇。」
「這一類人其實並非現在才出現,很早以前就有過,今天,我就來試著挖一挖這類人的祖墳,最早提出廢除中醫的人,是清末國學大師俞樾,他可不像某位何姓專家是跨界,本身對中醫有所研究,還能給人看病開藥。」
「此人對先秦時期的各種史籍進行考證,編纂了一部《廢醫論》,其中得出結論,《神農本草經》不是神農寫的,呵呵!傻子也知道,那本來就不是神農寫的。」
噗嗤!
這次佟筱婭沒忍住,直接笑噴了。
想到蕭飛還在錄影,趕緊繃起了臉,要說就好好說,別冷不丁的就翻包袱。
「同時認為中醫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是用來算命的,還從中找到一句‘古無醫也,巫而已矣,,於是,便得出結論巫可廢而醫亦可廢。」
「由於俞樾國學大師的身份,又整了一堆舊書古籍,所以即使觀點偏激,也引來不少人圍觀,使其成為廢除中醫的鼻祖。」
「當然,俞樾在那個年代之所以對中醫恨之入骨是有原因的,他19歲結婚,育有二男二女,本是好好之家,可不曾想禍從天降。」
這是要講故事啊!
單口?
「據史料記載,從1860年開始,接連的病痛直接摧毀了這個家庭。先是大女婿病故,隨後次子也染上重病。1872年,大兒子俞林又病死,到了1879年四月,連他的夫人姚氏也因病離他而去。」
「這經歷都快趕上《活著》裡面的福貴了,但他沒有富貴的悟性,把這一切歸結為中醫無用,所以拿
起筆做了***醫的急先鋒。」
「如果說俞樾***醫還僅僅是因為自身經歷,那麼甲午戰爭之後,在中華大地掀起對中醫的大批判,則是源於國人的自卑。」
這咋又說上甲午戰爭了?
「甲午戰敗後,中國精英階層便形成了共識,要引進新知識,靠科學救國,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引進西醫,你願意引進就引進唄,幹嘛非要拿中醫來墊背?」
「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康廣仁創辦的《知新報》,開闢專欄,專門介紹西方醫學知識。維新派梁、嚴等人也紛紛積極倡導西醫,抨擊中醫,強調西醫科學才是強國保種的根本。」
「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老百姓生存環境惡劣,衛生條件差,社會上到處都是各種流行性疾病。」
「這些病中醫治療見效慢,需要時間長,而西醫卻時常立竿見影,尤其是抗生素的引入,對好些中醫老大難問題都有奇效,更加劇了人們對中醫的偏見。」
「所以,從精英界到民間,醫學救國成為最時髦的話,反對中醫成了變革的代表,有點像現在人們常說的的人工智慧。」
「尤其各種運動之後,科學在國內受到最高禮遇,科學等於進步、科學等於理性、科學等於現代,而與科學論證系統不相相容的中醫理論,自然成為不科學的標靶,整個社會精英階層都在叫嚷著要廢除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