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這是要找死啊(第1/3頁)
章節報錯
「成湯這個人非常賢德,您想啊,推翻了夏王朝之後,三千諸侯開大會,最後大傢伙一致同意,選了成湯來做天下的共主,三千人互相誰也不服,就服成湯一個人,可見這個人的道德品質已經達到了何種程度。」
在家裡休息夠了,今天是蕭飛第一次來錄製,地點就放在了融信達的辦公大樓,蕭佳潔特意準備出來了一間演播大廳。
還按照蕭飛的要求,每次的錄製,現場請來了五十位觀眾,這五十個人都是從德芸社的老觀眾裡挑選的。
如果只是面對著空蕩蕩的演播室,面前除了攝像機就是工作人員的話,蕭飛都擔心自己找不準狀態。
臺底下有觀眾,到時候能根據觀眾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節奏。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搭茬兒。
畢竟是要錄製之後發行的,要是觀眾不停的搭茬兒,到時候可就亂套了。
每天換一波,每次蕭飛錄製六個小時,也就是六回書,《封神演義》這個故事,蕭飛重新整理之後,一共被分成了一百回,加上《西遊記》的一百二十回,兩個月的時間也足夠了。
今天是頭天開講。
「自成湯之後,商朝一輩一輩的往下傳,據史料記載,還有咱們後來的考古發現,商朝一共傳了17代,共計31王,最開始的國都是在現在的河南商丘,後來又遷到了安陽,在過去這個地方叫殷,所以商朝又被稱為殷商,最後又被遷到了現在的河南淇縣,也就是朝歌。」
「第30個王的名字叫帝乙,就是皇帝的帝,甲乙丙丁的乙,咱們之前說了,過去取名字都習慣用天干地支,這一代的王叫帝乙。」
「傳到他這裡的時候,商朝就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強大了,積弊叢生,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任何人或者事,沒有長久不滅的道理,王朝也是一樣。」
「帝乙呢,在位期間沒什麼作為,反正就是湊合著過唄,能怎麼樣呢,也想要振奮中興,可終歸力有不逮,於是呢,就把希望放在了下一輩的身上。」
「帝乙一共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子啟,二兒子叫子衍,三兒子叫子受,也就是咱們這個故事的一個主要角色,後來的紂王。」
「相傳這哥仨是一個媽生的,後來為什麼沒把王位傳給大兒子子啟,反倒是傳給三受兒了呢!」
哈哈哈哈……
聽到蕭飛給紂王取小名,現場的觀眾都忍不住笑了。
「他是老三,名字叫受,可不就是三受兒嘛,為什麼傳給他了呢?這裡面有個原因,相傳是因為,帝乙的媳婦兒在生子啟和子衍的時候,帝乙還沒登基,他爸爸,老皇上還活著呢,等到生老三的時候,帝乙登基坐殿,按照當時的說法,只有三兒子受王才是嫡子。」
「因為在過去傳位有講究,傳嫡不傳庶,前頭倆兒子雖然也不錯,可當時他們倆的母親還不是王后呢,只能算庶子,所以,不能傳給他們。」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是因為前頭那哥倆兒都是文人,而當時的商朝已經是內憂外患,需要一個英武的王來統治,受王呢,生得高大威猛,力大無窮,所以才傳給了他。」
「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說帝乙啊,有一天上宮裡的御花園去遛彎兒,吃完飯,閒著沒事兒轉悠轉悠,消化消化食,走著走著到了一處亭子,突然間支撐著這個涼亭的柱子年久失修,咔吧一下斷了。」
「受王當時正跟在帝乙身邊,見狀上前一隻手拖住了塌下來的橫樑,一隻手拿了根新柱子給換上了,有那麼一個成語,叫託梁換柱,說的就是他。」
「功高莫過於救駕,帝乙本來就偏愛小兒子,今個一看,罷了,這個小兒可中!」
蕭
飛說著說著突然冒出來一句地道的河南方言,逗得觀眾們又是一陣大笑。
「口音就得是這個啊,甭管是一開始的商丘,後來的安陽,還是最後的淇縣,整個商王朝500多年,將近600年,也沒離開過河南,說話可不就是這個味兒嘛!」
「呵呵!」
蕭佳潔也過來了,今天是蕭飛的第一次錄製,她也過來看個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