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面子和裡子(第1/3頁)
章節報錯
同樣都是心裡不平衡,但是,李京和徐德諒不平衡的點不一樣。
當初徐德諒之所以離開德芸社,是因為他覺得利益分配不均,所以才不平衡。
李京呢?
他是覺得自己作為德芸社的創始人,現在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
李京要的不多,只是一個面子問題。
只可惜,郭德強偏偏給忽略了。
看看之前德芸社沒出事的時候,郭德強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的,做節目,參加訪談,提到他的時候,都是德芸班主,德芸社的創始人。
同為創始人的李京又被排在什麼位置上了?
這是郭德強的疏忽,也是他的錯。
或許也是因為李京的性格,郭德強覺得李京不會在意這些,只要他對李京好,尤其是在經濟分配上,給李京最高的待遇就可以了。
可他恰恰忽略了,有的人趨利,有的人逐名。
李京正好是後者。
經濟利益,可以不在乎,他只希望在德芸社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對得起他這些年辛苦的付出。
「京叔,您就算是不說,我也得站在您這邊說兩句,這些年,您確實受委屈了。」
「嗐,委屈不委屈的談不到,當初和張先生,郭老師,爺仨一起弄京城相聲大會,我本來也沒打算指著這個賺錢,只是因為打心裡真的喜歡相聲,現在眼瞅著德芸社越做越大,我也高興,可就是,現在的德芸社越來越不像我理想當中的德芸社了,而且,我總覺得,在德芸社好像已經沒有我的位置了。」
這是李京的真心話,不怪他會這麼想,蕭飛仔細回憶一下,如果他站在李京的位置上,也會有這種想法。
草臺班子變成公司了,結果作為創始人,在公司裡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無論換成是誰,心裡都會不舒服。
也就是他們都瞭解郭德強的為人,否則的話,難免會覺得郭德強吃相難看,沒成事的時候,大家一起辛苦,等真的成了事,又全都劃拉到了他自己的碗裡。
現在的德芸社,全部的股份都在王薇的名下,同為創始人的李京、張文天,一點兒都沒有。
公平嗎?
既公平也不公平。
說公平,那是因為郭德強才是德芸社的臺柱子,他作為班主,德芸社可以說就是他個人的,而且在最難的時候,也一直是郭德強在外面接活,賺了錢再補貼給德芸社。
說不公平,則是因為,在德芸社創立之初,張文天和李京也都盡了力,尤其是張文天先生,幾乎把棺材本都給墊了進去。
蕭飛之前就曾有過想法,要對德芸社的股權結構,做出變更,這一點,他甚至都不用和郭德強商量。
因為德芸社有價值的就是演員,如果連人都沒有了的話,德芸社就是一個沒有價值的空殼。
靠著一份合同是拴不住人心的,也不能只做感情投資,給別人畫大餅,只有利益均沾,讓大家成為利益共同體,心才能真正的往一塊兒想,勁才能真正的往一塊兒使。
而且,作為一家公司,某一個人百分之百控股也是不合理的,德芸社想要做大,必須對股權重新分配,讓更多的核心演員成為德芸社的主人,而不是單純的演員。
「京叔,既然您跟我掏心窩子,我也就不跟您說虛的了,我這次過來,就是勸您別走,臨出門的時候,我師叔也跟我說了,只要您能留下,任何要求都行。」
見李京要說話,蕭飛連忙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