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的故事,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魯鈺有約。”一百年不變的開場白,再配上魯鈺那狂秀牙齦的笑,瞬間冷場。

這女人似乎有這一種近乎奇蹟般的能力,主持個節目,能把採訪物件和觀眾都給整得特別尷尬,唯獨她自己,完全感受不到。

這節目的收視率高,或許也是因為有些觀眾追求這種獨特的解壓方式,尷尬到了極致,人也就麻木了。

“京劇是我們的國粹,提到京劇,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梅蘭芳大師,有一種普遍的說法,世界戲劇舞臺上存在著三大表演體系,分別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再有就是我們國家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蕭飛和陳愷歌、王學琦一起在門口等候,聽到魯鈺的這番話,仨人都尷尬的不得了。

哪怕是蕭飛這種沒學過表演的人都知道,所謂的戲劇三大表演體系,完全就是扯淡,在國外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

之所以廣為人知,其實就是國內某些缺乏自信心的人杜撰出來的,為的就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

“二十世紀以來,有三個戲劇藝術家團體產生了世界性影響,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為首的莫斯科藝術劇院,布萊希特領導的柏林劇團,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京劇藝術家群體。這三個戲劇藝術家團體創造的戲劇藝術,各自自成一格,體現了現代三種不同的戲劇觀或戲劇美學思想。”這個說法倒是比較準確的,可要說自成一家,還說得上體系,那完全就是瞎說八道。

“梅蘭芳大師,我們都知道,可惜的是,梅大師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現在的人們也只能透過梅大師生前留下的一些影像資料,來追憶這位傳統戲曲領域,有著極高造詣,以及極高藝術成就的偉大藝術家。”

“今天來到我們節目現場的三位嘉賓,也與梅大師有著極深的淵源,不要誤會,他們三位並不是梅派藝術的傳人,而是透過另外一種光影的手段,重新塑造了梅大師的一生,下面讓我們有請電影《梅蘭芳》的導演陳愷歌,以及劇中的兩位主要演員王學奇老師,梅蘭芳先生的扮演者蕭飛。”大門緩緩開啟,伴隨著觀眾們的掌聲,三個人步入現場,先對著觀眾鞠了一躬,隨後就看到魯鈺已經坐在了沙發上,翹著二郎腿,一條胳膊還搭在了沙發的椅背上。

這孩子從小就沒人教過她禮貌嗎?

“歡迎三位!”呵呵!我謝你啊!陳愷歌的表情也顯得有些不自然,大概其是很多年都沒遇到過這麼大牌的人,而他作為國內電影市場,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無論走到哪裡,都是遠接高迎的,像魯鈺這樣……您那二郎腿翹的,纏在一起,還能掰得開嗎?

算了,為了電影宣傳,一切都是為了電影宣傳。節目開始,第一個環節是陳愷歌導演擔任主咖,先是回答了一大堆沒營養的問題,諸如

“您見過梅蘭芳本人嗎”,

“您對梅蘭芳的印象怎麼樣”?你那耳朵長在腦袋上是當擺設的嗎?我剛才都說了,我沒見過梅大師,都沒見過真人,看著照片能有什麼印象?

再說了,我算是哪路來的神仙,我對梅大師有什麼印象,我自己都覺得不配有,那是大師,是國寶。

眼瞅著陳愷歌開始不耐煩了,魯鈺才總算是停止了八卦,將採訪引入了正題。

拍攝這一類傳記電影,最初的想法是什麼?就這?還知名主持人?

“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我從小就喜歡京劇,尤其是喜歡大青衣的戲,當初拍《霸王別姬》的時候,我就經常把程蝶衣這個角色幻想成梅大師,後來因緣際會,我見著了梅大師的公子梅玖爺,聊過幾次,我就和梅玖爺說了,想要拍一部關於梅大師的傳記電影。”陳愷歌自顧自的說著,根本不給魯鈺插話的機會,就算是讓她逮著機會,說上兩句,也全都當成了耳旁風,接著說自己的。

“對於最後的成品,我個人還是非常滿意的,基本上拍出了我想要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基本上展現出了梅大師應有的風采和氣節,要說有什麼遺憾的話,恐怕也就是電影時長的問題了,140分鐘,完全不足以概括梅蘭芳先生的一生。”我還沒問到這裡呢,你都說出來了,我還問什麼?

魯鈺都懵了,她突然感覺,今天的錄製工作,接下來也不會太順利。又問了陳愷歌兩個不痛不癢的問題,今天節目的第一個環節隨之結束。

接下來他的採訪物件換成了王學奇老師。第一個問題,就把王學奇給整無語了。

“您接到角色邀約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應該是什麼心情?很激動!

哇塞,我要和大導演合作了,牛掰啊,往後買餅吃也有錢了。我特麼至於嘛?

好歹也演了幾十年的戲,合作過的導演無數,接到一個角色邀請,難道還需要有什麼特別的心情?

第二個問題倒是正經了一點兒,對十三燕這個虛構的人物怎麼看,最後在輸掉了和梅大師的pK戰後,會不會非常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