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裡面涉及到版權的問題,最後,蕭飛也只是去錄過一段《九頭案》。

再加上當時,德芸社還沒真的火起來,早期的觀眾也沒有現場錄影,錄音的習慣,也就導致了,蕭飛這段《小爺馬壽》雖然在網上也能找到一點兒音訊、影片,但是並不完整。

「天津是相聲窩子,很多觀眾都知道相聲門有個說法叫‘八大棍兒,,什麼意思呢?這個說法具體是怎麼來的,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了,比較普遍的說法就是,當年說相聲的老先生們為了吃飯,去偷學人家評書門的活。」

「找這個一個茶館,說書的老先生正在臺上說著呢,說相聲的偷摸坐底下,聽

人家的活,用腦子記,等回去之後,重新整理出來,再加上相聲門的包袱,拿出來表演,嗬!一下子就火了。」

「評書門知道後,人家不幹了,憑什麼啊?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讓你們說相聲的給學了去,再回過頭來搶我們的飯吃,沒這麼不講理的。」

「於是,兩門的人就湊在了一起談判,我聽我爺爺說過,當時相聲這邊出來談判的人是德字輩的大門長,外號叫瞪眼玉子的裕德隆老先生,老先生倆大眼珠子,臉黑燦燦的,在臺上使活從來不苟言笑,過去跟人家談判,一瞪眼人家就含糊,其實評書門的老先生們不知道,他就那樣,跟誰說話都是瞪著眼。」

少馬爺聽著笑了,他小時候也見過裕德隆,長相確實和蕭飛說的一樣。

「其實真要是說起來,兩家又是一家人,怎麼呢?因為在過去藝人生活艱難,能多掌握一門手藝,就等於是多端上了一碗飯,相聲門有拜評書門的,評書門也有拜相聲門的。」

「這還談什麼勁呢?打相聲門論,你是我師叔,打評書門論,我是你大爺,沒法矯情,這時候就有出來了事的了,誰啊,一個算命的,列位,為什麼現在相聲門拜師擺枝的時候,要請一個算命的坐主位,聽相聲漲知識,因為人家當年幫著相聲門平過事。」

哦!還有這說法啊!

別看蕭飛剛才說的這一段裡面沒有包袱,但觀眾聽的全都格外認真。

單口相聲就是這樣,並不一定要包袱特別密集,關鍵聽的是故事,另外還有故事之外的一些事。

要不然怎麼說,樑子是銀子,墊話才是金子呢。

「最後兩家商量過後,評書門從他們的活裡挑出了這麼八個故事,掐頭去尾,前後不挨著,光禿禿的就像根棍兒一樣,所以才叫八大棍兒,今天咱們要說的《小爺馬壽》,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段子呢,當年很多相聲門的老前輩都說過,您比方說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壽字輩的大門長張壽臣先生,再往後呢,因為種種原因吧,這個段子就失傳了,也不是沒有人會,只是會的都不全,說到一半就停了,因此,還給這一段改了個名字,叫《馬壽出世》。」

「當然了,說到哪,跟您諸位都沒關係,今個我就是說到後半夜也說不完,所以呢,您諸位也甭惦記著,我從頭開始說,說到哪,差不多了,我一摔醒木,咱們就結束!」

噫……

今天來的觀眾雖然沒聽過蕭飛說的這一段,可是卻也知道這個故事,一場節目是肯定說不完的。

但是……

有必要這麼直白的說出來嗎?

難道就不能讓我們幻想一下?

蕭飛看著觀眾起急,也笑了起來:「說心裡話,我真願意把這故事給您說完了,可條件是真不允許,要不咱們換一段?」

噫……

「看看,有人不願意,那咱們別耽誤時間了,現在開始,儘可能多的給您講。」

蕭飛說著,突然表情一變,話鋒一轉。

「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清朝康熙42年,地點是京城,就在大柵欄這邊,現在也有這個地方,很多人都熟悉,很繁華的一個商業購物中心,過去也一樣,各大飯莊,戲樓,做小買賣的,特別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