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師叔,咱們臺上見吧!(第1/3頁)
章節報錯
「七尺為槍,齊眉為棍,大槍一丈零八寸,一寸長,一寸強,一寸小,一寸巧。大槍為百兵之母、花槍為百兵之賊,今天我哥哥要扎一趟六合槍。」
「怎麼叫六合槍呢?」
「分為內三合,外三合。」
「這內三合是?」
「心、氣、膽。」
「外三合呢?」
「手、腳、眼,有贊為證。」
「什麼贊呢?」
「一紮眉攢二向心,三紮臍肚四撩陰磕膝六點腳,七紮肩並左右分,我哥哥今天就要練這一趟六合槍。」
「好!」
「我哥哥剛把槍抄起來,正要練呢,我趕緊攔了一句,哥哥!您這感冒剛好,可別重複了!我哥哥點點頭,言之有理,把槍撂在原處,是氣不長出,面不更色。」
「好……廢話,根本就沒練!」
哈哈哈哈……
這個包袱響了。
今天是蕭飛和嶽芸龍第三次搭檔演出,和前兩次相比,嶽芸龍的表現明顯有進步,雖說表演的痕跡還是很重,使活的時候,也不敢出大格,但至少在節奏掌握上面,要穩當多了。
這一段《大保鏢》裡面有很多小貫口,嶽芸龍背的都非常順溜,雖說尺寸上還有些不足,但是,照比以前可是強的太多了。
「聽著感覺怎麼樣?」
上場門這邊,張文天和高鋒坐在一起,正看著臺上兩個人的演出。
高鋒正聽著呢,聽到身旁的張先生問了一句,仔細想了想,道:「挺穩!」
呵呵!
張先生一聽就笑了,知道高鋒是什麼意思:「小飛這是在帶師弟呢,逗哏的小嶽以前甭提多笨了,一段貫口倆仨月都背不下來,德芸社好些人都勸德強趕緊把人弄走,德強一直捨不得,就交給小飛了,週二那天頭一次登臺,直接把活給使溫了。」
週二?
到現在這才幾天啊?
「這麼說起來,進步倒是不小。」
相聲門裡有一句行話,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意思就是這兩塊活特別難說。
其中,《文章會》是清末時期出現的相聲段子,後來,經過相聲藝人們的不斷演繹發展出了很多的版本。
這段相聲之所以難,主要就是因為逗哏演員有大段的貫口要說,這是非常考驗演員功底的,不僅考驗相聲演員說的功力,還有演員尺度和火候的把握,這段相聲想說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流傳的版本很多,網上也能找到不少名家的作品,可要說最好的,還得數馬老祖和文哏大師蘇文茂先生。
《大保鏢》同樣講述兩位不會武術的騙子,幫別人保鏢的故事,表演這個段子時,演員既有貫口要說,還有有動作配合,這段相聲難也就難在這裡,本身的包袱不是很多,想出彩兒就要看演員的能耐了。
少馬爺和黃族明先生的《大保鏢》應該是最好的版本了,少馬爺學過京劇,所以在舞臺上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特別是那一招「夜戰八方藏刀式」的架勢做出來特別好看。
而且貫口背的不疾不徐很有味道,之前郭德強在天橋劇場也曾表演過《大保鏢》,表演方式就借鑑了少馬爺的不少東西,但是郭德強更注重說,去掉了許多舞臺上的動作,算是美中不足。
總之,《大保鏢》和《文章會》都是考驗相聲演員基本功的標杆,能把這兩段相聲說好的,基本上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師了。
嶽芸龍顯然照比那些位大師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蕭飛昨天點名要說這一段,倒也不是為了難為他,而是想要透過這種段子,狠狠的砸嶽芸龍的基本功。
舞臺表演風格,以及自身的特點,可以慢慢的摸索,但是,基本功不紮實的話,將來可是要吃大虧的。
「出齊化門,過東嶽廟、走九亭宮、十八峪、八里橋到通州。進西門出東門,裡河、外河、燕京下的三河縣、薊州、到了喜峰口。依著我哥哥的意思,要打尖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