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也就知道一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咱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得知道其中的好。”

好些觀眾聽著,下定決心回去之後,一定要多讀書,不然的話,跟蕭飛都沒得聊了。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被他在臺上這麼懟,一點兒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太憋屈了。

“行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有什麼問題,咱們以後再討論,還是接著說咱們這段故事。”

對,對,先說相聲,等我們學成歸來,再和你接著懟。

“故事開篇在哪呢,東勝神州的傲來國。”

終於要說故事了。

觀眾們表示很欣慰。

蕭飛則表示:你們真的想多了。

“東勝神州在哪呢,有的觀眾說了,東勝神州就是咱們中國,其實這種說法不對。”

咦?

怎麼不對呢?

“我之前看《西遊記》的原文,也琢磨過,取經開始的時候,唐僧究竟是從哪出發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大唐的國都長安,但是,長安又在哪?到底是不是東勝神州?您要是讀過原著,都能知道,當時的唐朝應該是在南贍部洲,可為什麼,唐僧每次自我介紹都是說從東土而來,往西天取經。”

是啊!為什麼啊?

隨著蕭飛在臺上說,觀眾也開始燒腦了。

“列位,聽相聲漲知識,今天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在《西遊記》的開篇,就介紹了西遊世界中有四大洲,原文是這麼說的,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觀眾們也都服了,蕭飛的記憶力居然這麼好,《西遊記》的原文居然都能張嘴就來。

“這四大洲,可以看出分別處在東南西北地界,後面在第八回,如來召集徒弟們講課,在貶低唐朝世風日下時,是這樣說的: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觀眾們已經有些麻了,現在蕭飛就是站在臺上,把四書五經外帶四大名著整個背上一遍,他們都不會覺得奇怪。

原文裡的這些描述,他們就算是聽都聽得稀裡糊塗,結果人家蕭飛居然能背下來。

人和人的差距難道真的這麼大?

為什麼聽個相聲,我還有種智商被瘋狂碾壓的感覺?

“損完人,如來佛就提出,要送經到南贍部洲,又安排觀音去那找取經人,這就說得很清楚,唐僧就出在南贍部洲,大唐也處在南贍部洲。”

哦!原來如此!

觀眾們一陣恍然。

“但是,唐僧取經,又是從東往西,是走的一條相對直的路線,那南贍部洲怎麼又處在東邊了呢?”

對啊,為什麼啊?

好些觀眾大概其這輩子都沒有過這麼旺盛的求知慾。

“咱們再往前倒,孫悟空的花果山,在東勝神洲,他學藝是到西牛賀洲的菩提山,菩提祖師這樣形容兩個洲的距離: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裡,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你到底在說什麼,為何我突然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列位注意,這裡面就已經有答案了,原來,東勝神洲是處在南贍部洲的東方,過了南贍部洲,才是西牛賀洲,也就是說,南贍部洲並不在南,而在西牛賀洲與東勝神洲的中間,這也是唐僧為什麼總說,貧僧來自東土大唐的原因。”

嚯!我悟了!

“故事裡的這四大部洲,其實也並非都是吳承恩想出來的,而是佛教對宇宙世界的一種認識,在許多佛教經卷中,都記載了這種四大洲的分法和描述,在《長阿含經》中,就記載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山,叫須彌山,山的四周有七座金山,七座金山之外是浩瀚的海,名叫鹹海,四大洲就漂在鹹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