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開場是蕭飛的《官場鬥》。”

天橋茶園二樓的雅間,康大鵬剛檢查玩錄製組的裝置除錯情況,回來便興沖沖的跟著李主任說了一句。

德芸社的相聲,最火的毫無疑問還得是郭於組合,很多老觀眾最捧的也是這對搭檔,可是,康大鵬最喜歡的卻是蕭飛的單口,太有味兒了。

這些日子蕭飛沒來,他可是惦記得不行,《官場鬥》這段子,他也曾聽過好些名家說過,其中要說最好的版本,無疑就是單口大王劉寶瑞先生。

蕭飛這一版的《官場鬥》又大不相同,裡面加了很多新東西,特別是一些時下最流行的事物都能被他拿過來現卦,讓人聽起來格外的新穎。

“哦?今個有蕭飛的節目?”

李主任也喜歡蕭飛的段子,最早的《九頭案》沒聽到,後面的《張雙喜捉妖》,他可是喜歡的不得了,只是因為工作太忙,只能隔三差五就來聽一回,現在就等著蕭飛什麼時候能抽出時間去臺裡,把兩個段子都給錄一遍。

“我剛才上來的時候,看了門口的水牌子,上面寫的有蕭飛的節目!”

康大鵬坐下,給自己倒了杯茶,一口乾光。

《開心茶館》到現在已經播了大半個月德芸社的相聲,收聽率是節節攀升,在得意於節目起死回生的同時,他也不禁感嘆:誰說相聲完了,沒人聽了,之所以相聲式微,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會說相聲的人太少了。

在和德芸社合作之前,康大鵬可是感觸頗深,他還記得有一次,接聽觀眾打過來的熱線電話,人家一上來就噴:能不能別再放那些個我都能背下來的相聲段子了,京城的破交通就夠折磨人了,我還得被你們折騰一遍。

當時康大鵬聽得都懵了,要知道司機可是他這個欄目的最重要聽眾,如果連司機們都不喜歡,不但不能感到開心,反而覺得是折磨的話,他這個欄目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想想當初,再看看現如今,每天接聽熱線電話,聽到的基本上都是讚美聲,聽眾對於德芸社這種新穎的相聲,大多都喜歡的不得了。

當然也有唱反調的,時不時就有人打電話過來,還口口聲聲的要投訴,說什麼德芸社的相聲太低俗,只顧著譁眾取寵,全然不顧相聲的藝術性,批判性,教育性。

扯他奶奶個籫!

只顧著譁眾取寵?

那叫搞笑好不好。

相聲要是都不搞笑,那可真就太搞笑了。

不管那些個蝲蝲蛄怎麼叫喚,康大鵬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與德芸社的合作堅持到底,不光要保持現在這種合作模式,還應該繼續拓展,以其他更加豐富的形勢合作。

越來越多的觀眾進場了,現在德芸社每天的晚場基本上都是爆滿,下面的散座很快就坐滿了,二樓的雅間也有幾個屋子亮了燈。

燒餅穿著身大褂,帶著他的幾個師兄弟來回轉悠,時不時的搬進來一張不知道從哪借來的條凳。

有認識的觀眾,看到燒餅穿著身藍色的大褂,便笑著詢問,得知今天燒餅也要登臺,還有人送上了鼓勵。

像德芸社這

(本章未完,請翻頁)

種與觀眾相處的方式,可著全中國怕是也找不到第二家了,其他的曲藝團體口口聲聲的要跟著觀眾交朋友,可真的到了裉節上,又免不了高高在上。

德芸社呢?

從郭德強這個班主往下,人人給自己的定位都是草根,郭德強本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千萬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班主尚且如此,在臺上對觀眾必口稱“衣食父母”,其他的演員自然也是有樣學樣,人人都不敢端著架子,這種相處方式,讓觀眾覺得舒服,就算有的學徒能耐不到家,觀眾也是比較寬容的。

人多了,園子裡也變得越來越嘈雜,找座的,聊天的,嗑瓜子的,也就是少了個到處飛手巾的店小二,不然的話,真的會讓人恍惚間有種回到舊社會茶園子的感覺。

“不緊張吧!?”

佟筱婭狠狠的白了蕭飛一眼,本來不緊張的,結果禁不住蕭飛反覆的問,問到現在,好像她不緊張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