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四 策略與援手(第1/4頁)
章節報錯
建立先鋒軍是臨時起意。
但周寧認為,其未來還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比如在收納難民等一系列需要戰力插手的行動中,派上用場。
實際上,關於如何收留難民,周寧到現在也拿不出個讓他滿意的方略來。
畢竟有光州黑潮事件營救行動的糟粕在前。
缺乏公信力的組織,沒有號召力,尤其是事關生死,誰會輕易將之託付於陌生人?
可真若等到天魔開始入侵了才行動,無疑為時太晚。
截止到目前,周寧能想到的最靠譜的操作,就是建立商行,透過歲月來積累威信,屆時振臂一呼,組織難民,抱團自救。
然而,稍微具體一點,這事便顯得困難重重。
就他所知,這個世界的大部分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輕商嫌疑。
當權者也知道商業活動對於繁榮市場的意義,但他們大都習慣將商納入官辦。
商行,不過是官方的錢袋子。讓專業白手套去操持,都已經是吃相好看的了。
自家親戚奴僕上手,利用政策扶持等手段欺行霸市,都是常有的事。外來者想要分一杯羹,往往連參與的機會都無。
周寧認為,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仰人鼻息’這四個字上。旗杆難立,好不容易立柱了,結果就是遭人盤剝。
你敢做的稍微親民一些,官方就敢扣個邀買人心、意圖不軌的帽子搞你,到時候,是反呢?還是反呢?又或反呢?
可真要佔山為王,搞世外桃源那一套,同樣問題多多。
民眾對‘匪’這個概念向來沒什麼好感,很多人就算萬不得已,都不會考慮上山入夥,也就是那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興許會動念混綠林。
而且,‘匪’的DeBuff效果是長期的,想要賺取好名聲難度極高。稍有薄名,官府就可能派軍來剿。
以官府的常用手段,必然會遣派地方軍力為前鋒,一說你們是坐地戶,對當地地理熟。
交鋒就會死人,死的都是當地人,哪個不是一戶人家的兒子、丈夫、父親?來回撕扯幾次,雙手染血,民眾那裡還想有好名聲?
所以,有些時候,真就不得不嘆一聲愚民,資訊不對等,文化素養、眼界都達不到某個高度,結果就是分不清好賴人,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又或寧肯一次次被坑,仍舊心懷僥倖心理,甚至自欺欺人,將希望寄託在統治者的仁慈上……
周寧覺得,這也算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了。
這些道理,當初光州黑潮事件發生前,他就懂了,只是還不夠篤定。所以,儘管他到現在都認為,當時以蠻橫的做法儘可能的都救人是對的,但每每想起高比例的人員損耗,他仍舊會自我質疑。
實際上,想要救人的同時,得個好名聲,也不是特別難。
仍舊拿光州黑潮事件說事。
在光州,他背的是惡名和罵名,救下的人,以輕壯和擁有一技之長的匠人為主。最後為了便於管理,都給整成了半傀儡。
但在與光州相鄰,同樣被黑潮侵襲、但災害不及光州那麼重的鄰州,由於當時他能力有限,好些地方都是災後才出現,可以理解為,他的團隊,是大災後,最先抵達的救援隊。
這樣一來,名聲就相當好,救災隊靠著超凡手段,完成了人員拯救後,很多民眾當時自發的就表露意願,想要依附,為此不惜遷往異地他鄉。
所以,如果是為了一個好名聲,以及日後能較為輕鬆的統御難民,只需要災禍發生後五分鐘到場,這個火候就正正好。
讓民眾狠狠的撞南牆,讓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親眼目睹親友慘死……有了這個毒打,就沒有那麼嗶嗶賴賴的麻煩事了,就像現在的山海城。
山海城基本沒有傀儡民眾,熱熱鬧鬧,生氣勃勃,整體活力比琉光城強三成。
周寧暗自沒少比較,最終確定,哪怕是這等涉及億萬生靈的大事,也真的就是君王一念。尤其是他這種力量如臂使指,沒有各種掣肘,不需要權衡其他人想法的君王。
他想要得個賢名,那就等浩劫發生後,在開始拯救,再配合的演幾場戲,立刻就是一代偉人。大拯救最終要是做成了,指不定還能得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明大帝稱號。
閱讀網
反之,人或許拯救的過多,得到的卻可能是罵名,內亂不斷,又或為統治傾覆留下巨大的隱患。
算來算去,還是商行最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