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打,那就打得漂亮些。

戰爭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在此戰中影響不大,人和是站在八路軍這一邊的。

日寇的侵略,殘忍的對待老百姓,八路軍戰士幾乎個個跟敵人有著血海深仇。

得知要殺小鬼子,只會渾身充滿幹勁,時刻都有跟敵人拼命的準備。

那麼,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戰場了。

地利條件,對於一場戰鬥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抹平雙方的差距,讓弱者有機會揮刀向更強者。

八路軍此前常常打伏擊,便是合理的使用地利優勢,為戰鬥勝利增加勝算。

李雲龍一眼就看對了,日軍接下來前進的必經之路:五道口村。

從地圖上標註的地形來看,這就是個適合打伏擊的好地方。

但僅憑繪畫的不那麼準確的地圖,來決定一場關乎上千人命運的戰鬥,是非常莽撞愚蠢的。

所以還是要先實地考察的。

召集了三個營長,李雲龍一行人騎馬趕往五道口,趙剛帶領大部隊以急行軍的姿態,迅速前往靠攏。

半個多小時後,一行人沿著公路,來到了五道口村。

此地的老百姓,從一連戰士口中得知,日軍大舉掃蕩殘忍屠殺的訊息,已經緊急轉移了,只留下了一個空落落的村莊。

他們來時還半路上遇見了,護送老百姓離開的五道口游擊隊。

他們的隊長馮建標,得知李雲龍是主力團團長,要在五道口村伏擊日軍掩護老百姓撤退,便主動請纓要來指路。

隨他一同返回來的,還有十幾名穿著老百姓服飾,拿著破槍大刀的游擊隊員。

日軍的掃蕩逼得他們背井離鄉,想要報仇,僅憑他們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可既然主力部隊來了,那就幫助主力部隊給日軍一點顏色瞧瞧。

一旁的李雲龍正在詢問游擊隊長馮建標情況,騎著一匹白馬的陳浩,仔細的觀察著周邊的地形。

五道口村在山腳下,大約有幾十戶人家的樣子。公路從村莊的左側擦過,沿著山丘的右側,騎山而過。

他們剛才從那邊過來,騎山而過的那節公路段,足有一公里還多。

如果把部隊擺在山丘上,沿著公路的左側設伏,就可輕鬆的居高臨下打擊敵人,而敵人無所遁形必將損失慘重。

一營長張大彪一樣也看出來了,他指著那座光禿禿的山丘說:“團長,那裡是個設伏的好地方。

只可惜現在是春天,山上連點綠色都沒有,隱蔽性太差了。

不僅僅擺不了多少人,還容易讓日軍的偵察部隊發現。”

他的話得到了沈泉和王懷寶的認可。

沒上過正經軍校,泥腿子出身的八路軍幹部,可能理論知識不夠強,但他們一定對戰場戰局最為敏感。

因為在一場一場的戰鬥中活下來,走到今天的指揮位置上,光憑幸運女神的青睞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

哪裡適合打伏擊,哪裡容易遭到伏擊,他們只要一眼看過去就能作出判斷了。

可以說,別的方面他們不一定強,但指揮打仗方面,他們一定是個頂個的好手。

游擊隊長馮建標,聽到張大彪的分析後,心忖:“不愧是主力團的人,這經驗就是夠豐富的。”

他率領游擊隊在這一帶,跟日軍的掃蕩部隊鬥智鬥勇好多次了。

在五道口村後面的那座五道山上,打過日軍掃蕩部隊三次伏擊。

兩次成功一次失敗,那兩次伏擊發生在夏秋季,山上的植被成了他們最好的掩護。

而失敗的那次在冬季,被日軍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不但沒有伏擊成功,還被敵人追得滿山跑,損失了十多顆手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