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村子,今日突然來了大股的八路軍進駐。

村長李國福陪著主力團的大團長孔捷,在村子四周觀察地形。

老村長介紹說:“孔團長,這村後面是條幹枯的河道,夏季的時候有水,現在就剩下那座石橋了。”

除了山就是雪,白茫茫的一片。孔捷看了一會,放下望遠鏡。

“我們獨立團擔任著保護總指揮部的任務,不管怎麼樣,都要把警惕性提高,保護好總部首長的安全。”

參謀長已經打好了腹稿:“團長,在我們站在這裡擺兩個明哨巡邏,那上面放一個暗哨,架上一挺輕機槍。

警戒的崗哨前半夜一批,後半夜再換一批,就是日軍來了,我們也有充足的反應時間。”

如此佈置,已經是非常嚴謹的了。

楊村的後方是八路軍的根據地,敵人從這一方向出現的機率是極低的。

獨立團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與日軍可能接戰的前一線。

防禦工事也要靠前修築,以作不時之需。

打發走了村長,孔捷和參謀長打算去巡查一線的防禦陣地。

路上,參謀長說起了件新奇的事。

“團長,你聽說過用肩膀扛起來,就能打的火炮嗎?”

孔捷聽了很奇怪:“火炮還能扛到肩膀上,不怕把人震死啊!”

他聽說過,曾經有人把小鬼子的五十毫米擲彈筒,抵在大腿上發射。直接把腿給震骨折了。

想想把那玩意兒放在肩膀上扛著,看著就奇怪,難道就連那麼一小塊放置的地方,都找不出來嗎?

“團長,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是一種新式武器,名字叫火箭筒。”

參謀長今天上午去總指揮部,正好碰上了炮兵趙主任他們,實驗一款新武器——火箭筒。

一個戰士扛在肩膀上,對準了二百米多外的目標,扣動了一下扳機,就有一發尾部噴著火焰的炮彈射了出去。

劇烈的火光和濃煙伴隨著爆炸,沙袋壘築的防禦工事後面,披著爛布的草人全被掀翻了。

當時,來觀看的副總指揮等人都大為震驚,對肩扛的火箭筒讚不絕口。

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武器,對於八路軍非常合適,要求儘快拆解研究,最好能仿製出來。

孔捷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那能仿製出來嗎?”

參謀長極為惋惜的搖了搖頭:“總部的幾個專家一致認定不可能,火箭筒的技術含量太高了,即便強行仿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孔捷嘆了口氣也無語了,好奇心都被勾起來了,這個時候卻跟他說沒有,就是純玩人嘛。

獨立團連一門迫擊炮都沒有,是他一直以來的心病。

可想從鬼子手裡繳獲迫擊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配置迫擊炮的日軍,起碼都是一箇中隊,一百大幾十號人。

獨立團想要獨自消滅這樣一股日軍有力未逮,並且日軍往往會在戰敗的時候,摧毀重武器。

寧願炸了,也不能留給八路軍。這樣使得繳獲一門迫擊炮就愈發困難。

孔捷的願望就一直也沒有得到滿足。

參謀長注意到孔捷落寞的神色,說道:“團長,你猜猜火箭筒是怎麼來的呢?”

“怎麼來的?是從日軍手裡繳獲的?”

孔捷搖了搖頭否決了:“沒見日軍用過這種武器,難不成是從國外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