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步兵團從三個番號,打的就剩下兩個番號,難道你還想把剩下的兩個番號也打光嗎?”

抗戰初期,日軍師團下屬是兩旅團四聯隊制,因為作戰形式改變,部分師團為三聯隊制。

步兵團編制取代了旅團一級,直接下轄三個步兵聯隊。

步兵團番號與師團同屬,坡田靜夫指揮的便是第五十六步兵團,下轄一四六、一四八還有一一三聯隊。

竹內連山指揮的一一三聯隊,中間補充了多次兵員,傷亡人數達到了三分之二,精銳骨幹損失殆盡,短時間內已無戰鬥力,必須要撤到後方休整補充。

打光了一個番號稍顯誇張,可要算上炮兵、工兵、運輸隊的,的確一個聯隊的人都打沒了。

從這一點來看,坡田靜夫的指責真沒錯。

竹內連山戰敗後內心的痛苦無以復加,一點指責對他來說已經掀不起任何波瀾。

竹內連山澹澹的說:“我並沒有指手畫腳的想法,只是將我同這股敵人作戰的經驗,還有些許微不足道的瞭解,寫成了一份報告,供諸位翻閱。”

說著他拿出了一份手稿和十幾份手抄本,交給記錄會議的少尉,分發給參與會議的眾人。

參與會議的軍官都對圍繞金礦機場的戰鬥十分關心,但畢竟不是親臨一線指揮,在後方聽報告是難以瞭解詳細情況的。

一份高階軍官親身經歷,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一時間,眾人都在細緻

很快,被任命為下次進攻主力的一四六聯隊,聯隊長川口一郎抬起頭提出了一個疑問:“要改變戰鬥打法,這怎麼說?”

“因為這股敵人的火力不一樣,跟我們以前遇到的完全不一樣……”竹內連山鄭重的解釋,這是他總結自己失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日軍的進攻戰法很單調粗暴。

小股部隊試探進攻,找到敵人的火力點,利用炮火優勢將其摧毀,然後步兵再發起進攻。

一次打不下,那就再來一次。

總之,充分利用火力優勢,大炮,坦克,飛機,利用不對等的火力,取得勝利的優勢。

打法簡單粗暴,幾乎還停留在一戰,完全是落後的。

但是就是十分管用,因為他們一路打過來,面對的敵人跟他們火力完全不對等,只能被欺負。

可是這個簡單粗暴的戰術,遇上了火力比他們還勐的敵人,就徹底不奏效了。

竹內連山現在回想起來,被火箭炮支配的恐懼,身子忍不住的微微顫抖。

“敵人的鬼炮發射速度快,火力相當迅勐,我炮兵完全無法壓制,步兵的進攻屢屢被其壓制打斷。”

“後來將敵人炮火摧毀殆盡時,步兵還攻不上去,則因為敵人大量配備自動武器。”

“你們能想象,一個連級陣地上的火力,居然比我一個大隊還要強?!完全無法壓制。”

竹內連山的訴說有些絮叨,眾人卻不覺得嘮叨多餘。

這些情況親歷者的現身說法,對他們的觸動無疑是巨大的,為接下來的作戰敲響了警鐘。

“照如此說來,敵人的陣地豈不成了一個鐵骨頭,我們怎麼啃都啃不下來嗎?”川口一郎皺起眉頭追問道。

一個步兵大隊都攻不下一個連的陣地,那還打個什麼勁兒,直接認輸得了。

眾人都思索解決的辦法,可想來想去,終於發現了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