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日。

這是個很有記念意義的日子。

時間比較近,陳浩挑選了這一天,拉開了進攻仰光的序幕。

十八架轟六組成的若干個攻擊波次,下餃子一樣往日軍頭上扔炸彈。

上百門火箭炮和百餘輛坦克步戰車,將仰光城北側墨林村至長山一線,三十公里寬的正面變成了一片火海。

日軍強徵來的勞工,被這驚天動地的戰爭景觀嚇傻了。

窗玻璃在強烈的聲波中被震得粉碎,嘩啦啦地傾瀉而下。

房屋在晃動,樑柱在吱嘎嘎作響,像是隨時要塌下來。

鋪天蓋地而來的硝煙使得日月無光,人們在持續的沒有任何間歇的巨響中被震得失去聽力。

擔任前線總指揮的李雲龍,在團指揮部裡舉起望遠鏡。

激戰的景象出現在望遠鏡中。

隨著坦克履帶的撞擊聲,東西三十餘里突然出現一條灰白色的水線,像漲潮的海水一樣,向南方撲去。

各種輕重火器爆響得已經聽不出點來,有的只是主宰戰場的炮聲。

它把其他的聲響都蓋下去了。

李雲龍手中只留了兩個連的預備隊,其餘的坦克連和步戰車連全線壓了上去,他不相信日軍能擋得住這樣的兵鋒。

為了這場戰爭準備了許久的日軍,自然不願意認輸。

數百門不同口徑的火炮,咆哮著發起了反擊,炮彈如雨點落下,捶打著大地。

一百多毫米口徑的重炮,經過偽裝後佈置在了前線陣地。

雖然幾噸重的重炮一旦開火暴露,短時間難以轉移陣地,被摧毀的機率很高。

但是日軍別無選擇,咬著後槽牙這樣佈置了。

數十門重炮展開火力,配備了兵工廠專門打造的鎢鋼穿甲彈,已經具備了威脅五九改坦克正面裝甲的實力。

一輪炮轟後,戰場上冒著黑煙的坦克殘骸格外顯眼。

有了前車之鑑,進攻的各坦克車組打起了雙倍的精神。

坦克改走Z字進攻路線,有意識的躲避反坦克的瞄準。車頂的坦克炮在前進的同時,對敵重炮炮展開反擊。

只是日軍精心選擇隱蔽地點的重炮,不是很好尋找。

尤其在這樣炮火炸得亂成一鍋粥的戰場上,聽聲音辨位置是做夢,只能靠雙眼觀察。

前線進攻部隊受到阻礙,李雲龍看在眼裡。

“孃的,這幫小鬼算是豁出去了啊!既然都把重炮擺在老子眼皮子底下,老子就笑納了。”

李雲龍開啟通訊器:“炮偵雷達嗎?先把一線陣地的重炮給老子找出來。

對,我命令你部迅速配合,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清空日軍正面陣地上的重炮!”

炮偵雷達的作用不必多提。

日軍的火炮開炮一分鐘內,若是還沒有計算出其位置,就是操縱炮偵雷達的人員失誤了。

配合炮偵雷達執行定點清除的是自行火炮連。

配備了九門一百五十五毫米PLZ45自行火炮。

這款火炮具有反應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射程遠,火力猛,機動能力強等特點。

使用增程彈最大射程三十公里,全車備彈三十發。

前兩年曾經出口沙特,是當下一流水平的自行火炮。

火箭炮彈著點比較散,適合覆蓋面的打擊。這種自行火炮精準度較高,更適合用於定點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