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一次帶來幾百上千人,到現在已經有了三千多。

有工程師建築工人、陸軍教練、空軍飛行員等等,涉及現代工業和軍事的許多方面。

如此多的嘴想要不說出去,除非用系統讓他們閉嘴,否則是早晚的事。

聯通二十一世紀的通道,對於世界上任何一股勢力都充滿了誘惑。

日本人派百萬大軍來攻,奪取通道。

英美結合所有航母艦隊,跨過四大洋匯聚到東南亞,直奔著通道而來。

這些最壞的預期並非沒有可能。

誰掌握了通道,掌握了二十一世紀的科技,誰就能稱霸星球,做星球的球長。

有這樣的預期,協約國和同盟國大戰,還打個毛線啊!

顯而易見會將佔據通道的川軍團,當成頭號敵人。

陳浩心中穩如老狗,絲毫不慌。

航母艦隊,百萬陸軍,鋼鐵洪流很牛逼嗎?

媽了個巴子,大不了爺們豁出去了,掀桌子。搞點核彈、氫彈讓他們嚐嚐“核平”。

就不信嘗過核平的傢伙,還敢打通道的主意。

這一點陳浩是很有自信的,二戰後七十多年大體上的和平,關鍵因素還是離不開核武器的威懾。

否則三戰早該打起來了。

冒著暴露秘密掀桌子的風險,把那麼多人帶來值嗎?

陳浩們心自問,值得!

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會這樣做。

一些低技術門檻兒的,還能夠組織這個年代的人學習掌握。

但是高技術門檻的,需要有一定文化知識底蘊,起碼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甚至上過高中,才能用一兩年的時間學習掌握。

看影片資料,缺乏老師教學,是更難學了。

就拿空軍來舉例,是一個體系。

飛機掛彈裝備需要地勤人員;按時的檢修,損壞了的維修,需要維修人員;

駕駛的飛行員有多難訓練,已經考察過就不必多說。

如此一來,買下來的三十六架飛機,到明年都得趴窩在機庫裡。

等投入到實戰,二戰都到尾聲了。

誰能等得起?

從二十一世紀招募來的三千多人員,起碼把川軍團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個層級。

也是陳浩完全不把日軍十五軍,放在眼裡的信心來源。

如果不是時空管理侷限制,陳浩高低得掃平列強,當個球長過過癮。

……

關於川軍團的進攻方案,實在是沒有太多可討論的。

步兵搭乘運輸船沿水路進軍,與敵交戰都是常規的火力打法,用炮彈碾壓火力平推。

這樣的戰爭很省心,太省心李雲龍都覺得沒有發揮餘地。

只要是個合格的指揮官,就不存在打敗仗的可能。

跟龍文章探討出了一份作戰計劃,李雲龍走出了參謀會議室,出來透透氣順便到處看看。

許多東西,他都覺得新奇。

士兵普遍使用九五自動步槍,不再是大口徑的 ak四七和八一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