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米到四百米之間,一個站立的人形目標,對於經過訓練的日本兵還是很好打的。

起碼有三四發子彈應該會擊中。

令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的,是子彈射中被反彈了。

難道那不是人是鋼鐵嗎?

野比少左舉起望遠鏡,終於看清楚了他們的敵人。

從頭到腳全都是大小不一的鋼板拼接,外面刷著不規則的迷彩塗料,像是古代重灌甲士兵的,持有重機槍的迷彩裝甲人。

居然真的有這種東西?

據說一戰時,英國人一開始想給士兵穿上裝甲增加防禦力,後來發現太笨重移動緩慢,生存率並沒有提高。

他們想了個辦法解決問題,給鐵盒子裝甲增加發動機和輪子,讓其有相對快移動的能力。

那麼為什麼不在這件東西上再增加武器呢!

用來防禦的堅固裝甲,柴油發動機加拖拉機底盤,然後搭載一挺重機槍或者小口徑火炮。

於是初代的坦克就有了。

野比少左實在不敢相信,世上居然會有人形的裝甲防禦外殼。

那得需要多厚的鋼鐵,分量絕對輕不了,還能移動嗎?

“機槍手,擲彈筒!”

那笨重的裝甲絕不會很厚,步槍打不穿,重機槍和擲彈筒總該有所作用。

少左是那樣想的,卻沒有人能替他驗證。

子彈風暴席捲而來,最先幹掉的就是輕重機槍,甭說機槍手了,連機槍都被打成廢鐵了。

幾具擲彈筒也被敵人很快發現幹掉。

“要是有九二步兵炮,一定能把它摧毀!”野比少左手拄著武士刀,半跪在地上絕望的想到。

臨時收攏起來的一小隊人手,在加特林大慈大悲菩薩的普度下,已經死傷了過半有餘。

每一秒鐘,就有幾十發子彈射來,連人帶地皮一塊鏟了。

最絕望是敵人就站在那裡讓他們打,他們都無法奈何敵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屠殺。

該死的,怎麼會有聯隊級別的炮擊!

還有人形的裝甲,這跟戰車有什麼區別?

野比少左心中吶喊不公,子彈風暴離他很近了,他完全不屑於躲避。

整個大隊都被打垮了,作為大隊長已經完全沒有活下去的理由。

他充滿怨毒的目光遠遠的眺望著敵人,很快嚐到了被子彈風暴撕碎的滋味兒。

死得很快,不會有一點痛苦。

因為疼痛神經還沒有傳達到大腦,人就沒了。

四五十號小鬼子,在大慈大悲的加特林菩薩面前被普渡,不分官銜年齡身份,絕對的一視同仁。

這幅場景帶給龍文章的刺激,比三噸火箭彈一分鐘炸開還要勐烈。

他從地上爬起來用力的撓了撓頭,自己等人居然又打了醬油。

同時心中也燃起了一個疑問:這人是誰?

他穿的用的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