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萬金油與專業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萬胖子被放了長假後,所裡的刑事案子,只要牛主任不做的,全部都分配給了劉安華。
劉安華什麼案子都做,民事、刑事、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沒有他不做的,門門通但是門門不精!典型的萬金油律師。
在帝都的律師圈,不知道什麼時候“萬金油”律師成了貶義詞。
帝都的律師對外打廣告時一般都會盡量避免給人以“萬金油”的感覺,總會說自己擅長某一類案子,或者某幾類案子,變相的告訴潛在客戶,自己是這個或者那個方面的法律專家。
但是絕大部分律師從拿到紅本(律師證)之日起,為了生存總要當上一二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萬金油”律師,對於案子,只要能做一定會來者不拒。
當律師的羽毛日漸豐滿,有了經驗、資源和穩定的收入後,便會將精力集中到一兩個領域,深耕這一兩個領域,最後成為專業律師,甚至行業大咖!
大多數的律師在成為大咖或者行業專家之前都是“萬金油”律師,儘管有人不想承認,或者有些律師做著萬金油的事,卻不敢承認!但這是事實!
一名律師能否走專業化的道路,不是年齡決定的,也不是經驗決定的,而是市場、資源、資本和決心決定的,還有一部分運氣的成分。
一線大城市的市場最成熟,資源也最充足,所以北上廣走專業化道路的律師很多,這也是為什麼標的數額巨大的大案、要案,客戶更願意去帝都、滬市和粵省聘請名牌大律師的原因,他們足夠專業,某一方面的法律經驗足夠豐富。
這個有點像醫院,帝都的三零么、協和等大醫院每日門診人流量都能過萬人,在這些醫院裡,一個熱門科室一年治療的病人,見過的病症,可能是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幾年的量的總和。
有了足夠多的患者,就會有更多的資源傾斜,就會出現走精專路線的可能!會促使一部分有想法的醫生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專業細分,在某一領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術和技術上的精研,出更多的學術成果,進而促進自己在某個學術領域的名氣大幅提升。
醫生個人名氣的提升也有利於醫院名氣的提升,吸引更多的患者,這是一個互利的好事。
醫生非常講究實踐,如果沒有足夠的患者和資源,醫生即使想提升技術和學術水平,也只能乾瞪眼沒招兒,沒有患者會給他“練手”或者說精進技術的機會。
其實醫生和律師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吃技術飯的,都需要在實踐中積攢經驗,一個給人治病,一個給社會治病。
因此,在沒有足夠的客戶的時候,專業化無異於自殺!
這也是為什麼二三線城市的大部分律師很難走專業化道路的原因所在,說的直白些,沒有市場,沒有客戶,如果硬走專業化的道路,恐怕律師大機率的結果是會被餓死的!
所以針對於沒有多少自有客戶的劉安華,要想在帝都找到容身之處,唯一的辦法就是什麼案子都接,先解決生存問題。
所以劉安華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一名萬金油律師。
“嗯,我刑事案子做的不多。有機會我也想跟著多跑跑。”王川道。
“好啊,我約客戶今天下午來律所面談,籤委託手續,準備明天去看守所會見!如果你有時間就跟我一起去吧!”說完,劉安華看向王川。
“多謝劉律。”王川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