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深鹿今天一早就準備去好好的採風。

昨晚發給海藍鯨的訊息現在還沒有回覆。

也不知道這丫頭到底在折騰什麼。

從上次在大理海藍鯨離開之後就徹底聯絡不上了。

雖然林深鹿知道海藍鯨應該是來恩施了。

但是電話不接,微信不回,確實很讓人擔心。

林深鹿想聯絡也聯絡不上,總不能報警。

估計正在研究她的鯨鹿系列店……林深鹿就安靜的等待就好。

今天林深鹿準備好好的去探索一下土司遺址。

這算是這邊土地最為吸引人的人文歷史了。

這擁有27個少數民族聚集的恩施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雖很遺憾的是丟失了很多少數民族的色彩,但還好這些景點還保留著少數民族的純正基因。

就比如這咸豐唐崖土司遺址:州內僅存的土司遺址。

恩施自元朝以來, 便實施土司制度。

土司相當於本土皇帝,而隨著“改土歸流”的實施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在這長達幾百年的制度下,土司文化制度也留下了豐富的墓葬、遺址及文物等。

部分出土文物可在恩施州博物館一探究竟。

而想要了解當時本土皇帝的行宮,唐崖土司城址是恩施州境內目前僅存的一座。

唐崖土司城址現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築——荊南雄鎮牌坊,是唐崖土司城的標誌性建築。

土司城除依託自然山險、唐崖河的天然屏障外,外圍還修有城牆。

城內建有“三街十八巷”的道路體系,小衙門、大寺堂等院落30個。

僅一個土司墓就佔地400多平方米,可見當時的繁榮奢華。

作為西南少數民族的主要統治制度,土司城的最後消亡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今從遺址走出來之後, 還可以享受地心漂流、瀏覽黃金洞等自然景觀。

此刻林深鹿眼前的這個唐崖土司城遺址,佔地1500多畝的唐崖土司城位於距咸豐縣城30千米的唐崖村,始建於元朝末年),元時在此設立唐崖司,封當地土司為“土王”代為管理。

唐崖土司城遺址規模宏大、氣勢恢弘,佔地57.75萬平方米,擁有3街、18巷、36院,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門、存錢庫、牢房、書院、靶場、左右營房、御花園、萬獸園等設施。

自改土歸流260餘年來,雖幾經兵燹,但至今街道牆垣仍清晰可辨,部分建築尚儲存完好,是湘、鄂、川、黔邊少數民族地區最典型、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一處唐崖土司城遺址。

司城內外,遍佈人文景觀,最主要的有石人、石馬、石牌坊等大型石雕,土王墓葬及古墓葬群、夫妻杉、妃子泉等數十處景點。

這恩施土司城可以說是最大的仿土司建築群,唐崖土司城的殘缺,在恩施土司城得以完善,恩施土司城算得上是目前仿建最好的土司建築群。

城內不僅仿建了土司皇城九進堂, 還有土家民居吊腳樓及用於祭祀和軍事防禦的鐘鼓樓。

而城外圍長2000多米的城牆,如同長城般保衛著城中的子民,登上城牆,現代恩施城盡收眼底。

整個土司城內,最值得細究的是九進堂,不僅在柱子、門的數量上極其講究,全採用的是純榫卯相接的技術也讓人為古人的智慧折服。

每天2場的演出,還可以感受土家族的熱情以及山歌文化。

當然這土司城不遠,就是女兒城,土家吊腳樓的建築開著各色各樣的店鋪,所以林深鹿倒是沒走太遠的路程。

這恩施土司城,距離es市區約2公里,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誌性工程,也是全國土家族吊腳樓中規模最大、風格最典型的仿古建築群。

九進堂是整個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個石柱礎、330道門、數千塊雕花木窗、上千根檁子、上萬根椽木組合而成。

在林深鹿看來,這看點之一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廩君”廟,廩君廟坐西朝東,緊傍廟宇沿山壁繪有巨大長卷壁畫,壁畫記載了廩君一生的豪情壯舉。

另外, 景區內的土家族民居——吊腳樓也值得遊客觀賞,吊腳樓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後多植果木與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