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鹿點了一份榨廣椒,還有幾個不同的燒餅。

不管是作為下飯開胃菜還是底料的榨廣椒,只要配上米飯,就能吃出它特有的味道,怎麼搭配都是一道絕佳美味!

林深鹿就真的發現這裡無論是要好看還是好吃,恩施都是一個理想目的地。

舒服的吃一頓早飯,卻發現這早餐似乎可以延續很長時間,不管你起的多晚,你都能吃到,畢竟早餐鋪從早上6點一直開到了大中午。

滿大街的早點攤,白煙繚繞、香氣四溢,人來人往過早的人,吃喝行走一陣風,形成了恩施獨具特色的美食江湖。

很快,燒餅也好了。林深鹿接過來大口的吃著。

土家燒餅的主料是麵粉,先用老面發麵,後以肉、蔥、花椒等為原料做成餡,摻合在一起做成橢圓形餅狀,抹上醬油、芝麻等,在瓦缸內用木炭烤制而成。

烤熟的土家燒餅面色金黃,外酥內軟。

據說有兩種製作方法一種是電烤一種是炭火烤滋味各有不同,吃起來讓人慾罷不能。

這土家燒餅又名掉渣燒餅、抖掉渣燒餅,因烤後外層酥鬆,稍一震動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國比薩之美稱。

土家燒餅是恩施地區極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

林深鹿非常喜歡吃這個燒餅,自己咬第一口是沒有肉的,但蓬鬆的麵餅帶來的香味兒卻讓自己停不住嘴來。

越吃越過癮,就算是沒有肉,這塊發酵的面也是極其優秀的。

而後續深入咬下去,吃到肉之後就真的特別舒服了。

那滿口留香真的是讓人驚豔。

吃過燒餅之後林深鹿又將目光對準了油香兒。

恩施的油香兒,油香兒瓢裡注入米漿,當米漿完全蓋住瓢底時,放上鮮肉絲、土豆絲、蔥花、辣椒粉等做餡,再在其上淋上薄薄一層米漿,即可入鍋開始炸制。

油香餡以個人的口味而定,愛吃雞蛋的人還可以在餡上打一個生雞蛋,據說炸出來的油香味道美極了。

林深鹿大口的吃著油香兒,油香兒外焦內嫩,香脆可口。

恩施人經常拿這個當早餐,甚至中午也吃這個,簡直百吃不厭。

可以坐在飯桌旁配上面條、豆漿之類的慢慢享用,趕時間的人也可用紙包著邊走邊吃。

但由於是油炸食品,食用時需要留意自油香內滲出的油滴。

這個油香兒是讓林深鹿很是意外驚喜的,而且原本兩塊錢的油香兒也需要五元了,不過肉還是一如既往的夯實,咬上第一口便能嚐到屬於肉的美味,攤主做的開心,找遍大街小巷可能再也找不到如此便宜的早餐了!

其實恩施的飯也是多樣性的,有一層香噴噴鍋巴的洋芋飯、金燦燦毛茸茸的苞谷飯,而社飯可謂恩施人民的一道私藏菜了,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

每年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就是土家族的社日,主要是用於祭祀,希望來年風調雨順。

土家人很熱衷“過社”,然後做香噴噴的社飯。

在恩施,土家人過社的時間長,不侷限於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天過社,差不多正月末到二月都可以過,其時間之長,不亞於春節。

這其中包含土家人對春天來臨的欣喜,對青帝的虔誠與敬重,“一年之計在於春”。

而每當社節來臨之前,家人便上山將野生香蒿摘回,洗淨切碎,裝入布袋,在水中反覆搓揉,除淨苦水,在鍋中用文火焙烤乾,然後將野菜與上好的臘肉丁、豆乾丁、野蔥、大蒜、糯米及其它味料用木甄蒸熟稱作“社飯”。社飯柔軟,微苦,入口香甜,回味無窮。

吃飽之後,林深鹿找了個地方要了一碗土家油茶湯。

這個土家油茶湯是非常講究的。

在我們國家,這土家油茶湯與藏族酥油茶、蒙古奶茶,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飲。

土家油茶湯用食物油炸適量茶葉至蠟黃後,加水於鍋中,並放上姜、蔥、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沸後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花生米、黃豆等“泡貨”即可食用。

當然除了土家油茶湯,恩施還有一款名字極美的茶——恩施玉露,又稱富硒茶。

連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裡都有提到此茶。

恩施玉露茶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茶可以分為新茶和舊茶,恩施玉露的新茶和舊茶如果儲存好的話,茶葉外形基本不會有多大差別,但茶葉的關澤就會差別很大,新茶的色澤鮮綠、有光澤、茶香清新濃烈、而舊茶的顏色灰暗,沒有光澤。

恩施玉露按照季節可以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以春茶為貴,購買的時候可以讓老闆沖泡一杯來看一看,新茶泡出的茶湯顏色淺綠,舊茶泡出的茶湯顏色深黃,春茶泡出的茶湯色澤嫩綠,香氣比較濃,夏茶泡出的茶湯味道澀,色澤濃綠,秋茶泡出的湯茶顏色淡,茶色黃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