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怒海沉沙,珊瑚天堂(第2/2頁)
章節報錯
礁盤處有很多這樣的海溝,高處看下去就像人的瞳孔一樣,非常漂亮
玉琢礁水下最亮眼的風景,是各種大海扇,海扇與軟珊瑚很類似,附著在礁石上,只吃浮游生物,需要強勁的水流把食物帶來。
雖然長得像植物,但它們是實打實的動物。
海扇像是長著樹枝狀枝條的珊瑚,質地很脆,很容易碎,但也很容易透過這種方式繁殖,細細的枝條上有許多白色的小水螅體,所以在近距離拍照的時候還是要小心一些,不要碰壞了它們。
各種顏色的海扇在珊瑚堆裡非常亮眼。
玉琢礁的另一個特點是有數量很多的軟珊瑚,它們是身體很柔軟的珊瑚,沒有堅硬的骨骼,只有細小的骨針分散在組織裡面,它們的群體由肥厚的組織構成,柔軟而有彈性,船長圖圖親切的稱它們為海豬肉。
非常繽紛的海底世界,唯一的遺憾,因為前些年的過度捕撈,在玉琢礁定居的大貨比較少,所以整個潛水過程還是以看珊瑚為主。
林深鹿在拍攝時都是靠中性浮力讓自己貼近礁石,拍攝機位一定要低,讓海水成為珊瑚的背景,這樣拍出來才會好看。
各種顏色的海葵也是潛水過程中的亮色。
……
華光礁,怒海沉沙之地
西沙是南海美麗富饒的島礁,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由於珊瑚礁盤密集,有眾多古代商船觸礁沉沒於此,形成了豐富的海底文化遺存。
這不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價值,更是中華民族世代在南海活動的重要見證。
林深鹿喜歡看三叔的《怒海沉沙》,也時常關注著西沙的新聞,所以整個西沙群島林深鹿其實最為關注的就是眼前的華光礁,因為大名鼎鼎的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
這個遺址就位於華光礁環礁內側。
1996年經當地漁民的偶然發現,後經考古發掘透過對其中一件刻有楷書壬午載潘三郎造字樣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斷該船應是南宋中期,從福建泉州港啟航,途徑海南,駛向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商船。
而目前,在華光礁還發現了多處沉船遺址,深度在2025之間,所以,當親身抵達華光礁的時候,林深鹿頗為激動,真的想能夠有機會潛到海底去看一看那實實在在的怒海沉》。
但遺憾的是,因為發現沉船的訊息很早就被走漏,盜墓者蜂擁而至,海底遺址已經被嚴重破壞,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現在國家已經在西沙諸島成立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在保護區內打撈就會構成犯罪。
海上絲綢之路是以中國為起點的文化傳播之路,西沙水下文化遺存的資料成為我國維護西沙主權的重要法理依據,主權保護,人人有責,如果在潛水的過程中偶遇沉船一定不要去翻動,遇到可疑人員要及時舉報。
浩瀚的西沙沉澱了多少歷史遺存,我們國家是南海最早的開拓者,這片湛藍的國土自古便是屬於我們。
華光礁的水下以各種硬珊瑚和珊瑚魚為主,在2007年這裡因為長棘海星的爆發增長,珊瑚被啃噬殆盡,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和保護,這裡又重新恢復了生機,但潛水過程中,林深鹿依然發現了不少長棘海星的蹤跡,而且這玩意每隔十幾年就要爆發一次,所以見到處理是關鍵。
其實林深鹿看的到,華光礁的珊瑚種群還是非常豐富的,各種形狀各種顏色,都在欣欣向榮的生長著,如果精心保護,不出十年,這裡又將會是一個漂亮的海洋天堂。
在海底拍攝時,因為海水對太陽光的吸收,很多色彩都會被吞噬,所以需要配備補光裝置,一般是兩種選擇,水下的閃光燈或是補光燈,前者用於拍攝照片,後者用於拍攝影片。
……
在華光礁不止是有潛水這一個活動,在華光礁的西北角上有一片沙洲,中午退潮時會露出水面,所以上午的兩潛之後,林深鹿一行人就乘坐快艇穿過珊瑚礁區去往沙洲登陸,這也是第一次在海平面之上踏足西沙的土地。
這樣的沙洲在西沙群島並不多見,這是由珊瑚的細沙形成,踩上去非常柔軟,而且這片沙洲上盛產海膽,大家可以趁著落潮時撈幾個回船上嚐鮮。
當然撈海膽不要貪心,秉承著一窩留一半的原則,讓海膽能夠一直繁衍下去是關鍵。
海膽還是很肥,開啟用清水清洗,用勺子刮出來放進口中就能嚐出鮮甜來。
進入華光礁的內部,都是翡翠般的玻璃水,特別清,完全不輸給全世界任何一個熱帶海島。
林深鹿一行人來的時間稍晚了一點,沙洲已經開始漲潮了,大家在尋找著海膽的蹤跡。
……
日落到來,西沙的又一天就這麼結束了,拔錨起航,去往下一站北礁。
北礁,珊瑚天堂
北礁是整個西沙珊瑚發育最好的一處珊瑚礁,也是一處岸礁,最初,珊瑚礁在島嶼邊緣生長,就像給海岸鑲嵌上了彩色的珊瑚邊,海平面上升覆蓋了整個島嶼就成為了現在的北礁。
其實大家常見的珊瑚礁,比如北礁和玉琢礁都屬於岸礁。
放眼全世界,紅海岸礁是世界發育最好的,也算是世界頂級的潛水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