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背後實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有肥的地,只能一年種一季,頂天也就畝產百斤。但種的年歲越久,田地就越貧,從中等田變成下等田,甚至變成荒田的,年年都有。
而地主們也不傻,租出去的都是下等田,好的田自個兒留著請長工種。如果租出去的下等田如果變成了荒田,農戶就得照價賠償。
沒有一家農戶是能賠的起的。
後來有人想出個輪流施肥的法子,經過實踐後,用處不大。肥這個東西就得種一茬上一茬,一茬不上就欠收。
最近幾年村裡又傳出風聲,說是不上肥的地,一年種一季都是多的,種三年就得歇一年。
不管是真是假,總之苦的都是農戶。
也是因此,肥料在農家看得極其重,年年都有出銅子買肥的,但很少有人賣。只有連租賃田地都租不起、或是家裡沒有力氣種田的人家才會想著賣肥。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沈家。
沈家能租的起田,也有人種地,但沈家每年都要賣一部分肥。
沈家小兒子早些年讀過幾年書,功名沒考出來,反倒是學了一身的“貴氣”。
整日飲茶練字畫丹青,時不時的還要請同窗小聚,一年到頭,反正銅子沒少搭。
偏偏沈家還覺得自家有面子,對外吹噓誰家能像他們家一般,家裡往來的都是讀書人。
為了維持面子,小孫氏嫁到沈家後,沈家依然再賣肥,餘下的肥,估摸還不夠上一畝地的。
沈家自家也有地,還有租賃的地。家裡的地可以不上肥,但租賃的地得上,萬一下等田變成了荒田,沈家怕是得賣閨女賠。
自家的地都上不了肥,小孫氏的那一畝田自然也是一樣,如今別說一年兩季,今年春耕時,小孫氏直接就揚言只種一季,且種三年歇一年。
聽說沈家人為此很是生氣,但又管不了小孫氏,只好聽之任之。
所以說,不知道里面實情的人,以為小孫氏的中等田年年都能有個好收成,事實上,再過兩三年,中等田變下等田,最後再變成荒田,每年再去掉田稅,真真是啥也不剩。
齊歡算了一下,小孫氏這地還不如趁此時價值高,託人賣了換銀子,要麼她就狠心跟沈家鬧,讓沈家好好伺候她那一畝地,一直這般下去,最後能虧死她。
當然,至於這些實情,小姑娘們就暫時不要知道了,如今她們只需要知道一點,小孫氏好日子的背後,就是這些嫁妝在支撐著。
“方才我就說過,咱們家已經入不敷出,要是靠家裡,那嫁妝就不用想了,到時候要是有餘錢,給咱們些衣裳被子就不錯了,要是真欠了債,怕是啥也沒有。”
齊歡拿搗棒搗了下薑黃渣,指著薑黃渣道:“家裡沒銀子,那咱們就不靠家裡,咱們靠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