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過什麼樣的日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齊歡見小姑娘們都被震住,便又找了個現成的例子做分析。
“你們別覺得嫁妝的事沒多大,出嫁後的日子,有嫁妝和沒嫁妝那是天差地別!遠的不說,就說嫁到沈家的孫氏姐妹倆,你們瞧瞧她們倆的日子……”
小姑娘們嚇得面無人色。
孫氏姐妹倆她們怎麼會不知道,或者說,這村裡就沒有不知道的。
村頭靠南的沈家,去歲時,家中的兩個兒子先後娶了孫家溝的一對姐妹花。
姐姐叫孫箐,人稱大孫氏,妹妹叫孫月,人稱小孫氏。
姐妹倆同父異母,大孫氏是原配生的,小孫氏是填房生的。姐妹倆上沒有兄長,下沒有幼弟,四年前其父因病亡故後,姐妹倆便跟著孫母生活。
小孫氏是自幼便訂給了沈家的小兒子,去歲成親前,沈家突然提出要大孫氏嫁給大兒子,並願意多出些聘禮。
沈家的大兒子十二三歲時,在山裡砍柴時摔下了山,摔斷了右腿。那時候的沈家真真是吃上頓沒下頓,實在是湊不出醫腿的銅子,導致大兒子自此以後成了瘸子。
家境本就窮苦,如今又瘸了腿,沈家大兒子眼看這輩子就要打光棍,沈家人自是急的不行。
思來想去,沈家最後盯上了孤兒寡母的孫家。
孫父活著的時候,沈家自是不敢提要姐妹倆一塊過門的話,可如今孫父死了。
孫家又沒有可以頂門立戶的人,在沈家出面保證可以讓兩個兒子,為孫母養老送終時,孫母同意了此事。
沈家也給足了面子,給大孫氏的聘禮足足有一兩銀子!
如今娶媳婦兒,聘禮大多都是五六百個銅子就行,就是有那多的,也不過是七八百個銅子,足夠人羨慕說道的了。
如今沈家出到一兩銀子,外人也都道沈家是個厚道人家。
這一兩的聘禮,按照這邊的習俗,孫母可以留一半,餘下一半連同嫁妝一起讓大孫氏帶回沈家。
可沈家忘了一件事,大孫氏雖然是孫母自小養到大的,可事實上,大孫氏並不是孫母生的,她是孫父原配的閨女。
孫母作為後孃,孫父活著的時候,她對大孫氏還能給個面子情,孫父沒了,孫母便連這個面子情都不給了。
拿到聘禮後,孫母翻出孫父留下的家底,花了五兩銀子託人在上河村附近買了一畝薄田。
孫母揚言這是給小孫氏的嫁妝,並讓人立了個嫁妝單子,還找了城裡的主薄登記了紅契,宣揚的人盡皆知。
沈家自是高興的很,想著小孫氏都有一畝田做嫁妝,那大孫氏指定也有一畝田。
可任誰都沒想到的是,大孫氏出嫁時,只誇了一個小包袱,身上的衣裳補丁套補丁,竟是連件像樣的紅衣都沒有。
沈家人到場就黑了臉。
事後才知道,大孫氏一點兒嫁妝都沒有,包袱裡就兩件破爛的薄衫。
等到小孫氏過門時,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孫母找人為小孫氏訂做了兩套紅衣紅裙,一套成親當日穿,一套第二日見公婆時穿。
還有那陪嫁的一畝田,孫母特意找了兩人抬著一筐紅布蓋著的土,比作田地,配著櫃子、箱子、被子等物,十幾個人,排成了一長溜,十分有牌面的隨著小孫氏一起進了沈家的門。
那場面,當日見過的人都說,地主家的姑娘們出嫁也不過如此。
小孫氏是風光了,大孫氏就難過了。